第八百一十八章 遇事不决,祸水东引(第2/3页)

说起来,这一战打得并不容易。

当然不是说那些土人很能打仗,他们连正儿八经的制式兵器都凑不出来几把,基本上都是用他们当地自己生产的武器,材质五花八门,式样也五花八门,还有那种类似于流星锤之类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上了战场打起仗来对自己人的伤害远远超过对敌人的伤害。

以至于甘宁和马超一时间居然不知道那些家伙到底是敌人还是友军。

但是如果因此就说那些家伙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也不尽然。

他们的优点就在于熟悉地形,且人多势众,战斗意志也比较坚定,不是那种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的乌合之众。

他们还敢于主动出击,敢于夜袭,经常主动发起对汉军的偷袭。

汉军刚来日南郡这边还在适应气候的时候,这帮家伙每天晚上都来夜袭,确实让汉军难受了一阵子,又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更好的解决他们。

不过汉军到底是精锐,也严格遵守了军队里的战时卫生条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不乱吃野果菌类,使用艾叶之类的东西驱赶蚊虫,把军营扎在相对干净的地方,远离丛林、水潭,且军队里的军医团队和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医生足足有一百多人。

如此加持之下,汉军度过了最初两个多月比较难熬的日子。

之后时间到了贞观元年年底,就算是日南郡,也有了些凉爽的感觉,当然了,十一二月份还能穿单衣的日子,哪怕是对于江南出身的士兵也是挺新奇的体验。

根据本地人说,日南郡的凉爽时日非常短暂,过去了就没有了,非常珍贵,所以大军如果想要开战,那就要抓住机会赶快开战,否则到了明年二三月份,就又要开始热了。

甘宁和马超、法正一合计,感觉确实要抓紧时间展开行动了,于是三人携手共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于十一月底发起了对日南郡象林县的反攻,将盘踞在象林县还不断北上蚕食帝国领土的本地土人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十一月二十八日,甘宁就带着士兵们在卢容以南打了一个胜仗,把一千多前来袭扰的土人给打败了。

这些土人衣衫褴褛,武器破败、五花八门,唯有面色凶狠,气势十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值得夸赞的地方。

甘宁指挥军队放箭,几轮齐射之后把他们射到了一大片,接着军队结阵上前肉搏,三下五除二就把土人砍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剩下的人试图逃跑,又被汉军仅有的三百骑兵截断了退路最终全军覆没。

接着甘宁一路南下,向象林县方向前进,一路上遭遇了三个土人部落,被他全部打败、覆灭,通过这三次战斗,甘宁差不多摸清了土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方式,对土人也有了些许的了解。

于是大军兵临象林县城、面对区连率领的一万多土人联军的时候,甘宁也没有任何的担忧。

作战很快便结束了,土人联军全军覆没,汉军大获全胜,收复了象林县城,重建了象林县。

至于那个叫区连的家伙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没什么名堂的国家,也就此覆灭了,什东西都被汉军一把火焚烧了,没能留下什么痕迹。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不过区连虽然死了,本地土人却并未认输。

联军战败了,他们还有很多人,他们生活在丛林之中,很难寻找到踪迹,却可以相对轻松地抄小路来偷袭县城,且发挥了牛皮糖的精神,就算被打跑一次,还能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甘宁和马超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顺利把这些土人全部赶走,想要主动发起进攻,却无法顺利找到这些家伙究竟在什么地方,派人摸索寻找路途,效率却很低,一个月也就摸到了三个部落,而这样的部落在整个密密的丛林里,或许还有数十上百个。

对于这样的情况,甘宁和马超一合计,觉得只靠军队对付这些土人实在是太难了,而且军队不是在这里常驻的,郡国兵倒是在这里常驻,但是郡国兵还要维持秩序,执行法律,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对付这些土人,否则地方上的秩序维持人手就不够了。

关键时候,还是读书更多、思想更为活跃的法正想到了办法。

之前,新的度田法令发布的时候,刘备就说了,对于江南未开发地带,允许官方和私人在用工、开荒种地地过程中使用奴隶进行,汉人奴隶虽然被严格限制了数量,且之后大有完全彻底限制住汉人奴隶获取途径的架势,转而使用全面的雇佣合同制。

但是对于非汉人的群体,朝廷则是开放奴隶限制的。

所以说只要不是汉人,只要你抓得住,养得起,那么他就可以是你的奴隶,且只需要给官府缴纳相当于汉人奴隶四分之一的保证金,就可以合法在汉帝国境内使用这些奴隶为自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