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第三帝国的朝阳正在缓缓升起(第2/3页)

这个法律唯一称得上是人情味儿的大概也就是刘备之前的决定,对家境富裕的汉室宗亲群体的课税将集中起来,投入一个汉室宗亲帮扶基金会之中,对于贫困的吃不上饭的汉室宗亲们予以最低限度的援助。

也就是不让他们饿死的程度,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提供,不管是入仕的途径还是赚钱的法门,统统都没有,仅仅只是汉室宗亲群体内部的帮扶,保证你不饿死。

这部法律的颁布,意味着刘备对汉室宗亲群体的处置属于一个有法可依的状态,是一个光明正大的状态,而非徇私、公报私仇之类的,完全是因为对方犯了错,有无法辩驳的铁证,于是才根据法律对他们进行处置。

这就属于正大光明的杀人诛心,明明是把第二帝国的宗室群体一网打尽、全部消灭,却没有引发什么严重的反弹后果,反而很得人心。

其后,刘备除了再一次确定刘协县侯的身份地位之后,又公布了三个封爵的决定。

即改封东园指挥使刘惠为蠡吾县侯,食邑六千户。

改封西蜀军区负责人、神策军中郎将刘晟为安平县侯,食邑八千户。

改封羽林军中郎将刘勇为人饶阳县侯,食邑七千户。

新册封的县侯和刘协的县侯一样,与第二帝国的县侯也差不多,只能食用租税,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没有任何插手的权力。

本来,刘备还打算给刘勃封个侯,作为他登基以来对家族中唯一一人的唯一一次封爵,多多少少也算是对家族的一点点慰藉,虽然他对于其他的家族之人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感情。

但是刘勃拒绝了。

他说他并没有为刘备的事业立下尺寸之功,没有军功政绩,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原因,贸然封侯,只会让人觉得刘备赏罚不明。

且刘惠是他的儿子,儿子得以封侯,就相当于他这个老父亲也有荣耀,他很满足,所以拒绝了刘备的封侯。

刘备顺应了他的请求,没有强行封他为侯,只是赠送了他不少钱财和礼品,聊表谢意。

而有心人也注意到了,刘备的这一波对三个自己宗族的封侯行动并不简单。

蠡吾县、安平县和饶阳县围绕着同一个地方——刘协的封地,安国县。

刘协是安国县侯,本次度田大叛乱事件之中,刘忠曾试图率领他所谓的忠义军北上安国县找到刘协,重新让刘协登基为皇帝,由此掀起他对刘备的逆袭。

所以这一次,人们认为刘备这样的分封是有意义的。

除了增加一点刘备自己宗族的宗室力量之外,也是要让自己宗族的三个近支列侯的封地包围着刘协的封地,把刘协堵死在安国县内,让任何人想要对刘协做点什么事情,都要顾及到包围着他的三个刘备宗族的近支列侯。

这一次,人们所揣测的结果和刘备所想的也差不多了。

他就是为了让自己人把刘协的封地包围起来,就和当年宗周宗室分封诸侯的时候,让一大票姬家宗室诸侯把宋国包围在其中是同一个意思。

不过这个事情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

刘忠想让刘协复辟的事情不仅威胁到了刘备的皇位,也在事实上严重威胁到了刘协的生命,如果刘协真的被刘忠裹挟着复辟了,那么不管他是否愿意,他都是复辟皇帝,都在事实上对刘备的皇位发起了挑战,从禅位皇帝,变成了敌对皇帝。

到那个时候,就算刘备还想留他一命,想要刘协去死的人都会很多很多,多到刘备无法应对的地步,那么刘备想要保全刘协性命的想法就无法实现了。

说到底,刘备也不是什么纯粹的恶人,他是想让刘协活下来了,乃至于那个实际上挺无辜的刘辩,刘备也想让他活下来。

所以在刘协就封之后,刘备派人秘密把处在软禁之中的刘辩送到了刘协的封地,让他们兄弟团聚,据说刘协对此非常感动,朝着刘备所在的方向跪拜数次,以感谢刘备让他们兄弟重逢的恩情。

这对相依为命的苦命兄弟,倒也算是逃离了上辈子生离死别的诅咒,成功的顺着刘宏最后的遗愿,可以在安国县好好儿的活下去了。

刘备对汉室宗亲群体的处置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第二帝国的宗室们被一网打尽,第三帝国的宗室们尚未成长起来,在这个空窗期,就是刘备靠着自己绝强的武力和威望震慑着天下,维系着汉室山河。

既然对汉室宗亲群体都那么凶狠,那么对于那些其他的造反者们,刘备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手软。

从贞观元年五月到贞观元年九月,四个月的时间里,天下各大州林林总总冒出来了一百多支叛军,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

大的旗号就比如刘忠那种,矛头直指刘备,小的旗号就是纯粹的反对度田令,倒没有反对刘备政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