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烫手的军功(第3/3页)

曹仁的这个建议提醒了徐晃,他一路北上,一路征伐,也确实发现了这一次冀州叛乱的规模虽然大,人员虽然多,但是对地方造成的损害却相当有限。

以往叛军对城池的伤害有限,对农民村庄带来的伤害很大,往往一场叛乱之后,城池可能没被攻破,但是县城周边的农业村庄绝对一塌糊涂,到处都是死人和失去家园的流民,地方的农业生产会被大大破坏,很长时间都无法恢复。

这样的战争次生灾害往往是朝廷和地方官府在战后的巨大负担,一个操作不好,极易引发二轮民变。

但是这一次,徐晃注意到,城池的损害有限,其他地方的损害也非常有限,他一路走来,看到的流民的数量相当有限,细细一问,几乎没有集体农庄内的农民,大部分都是没加入集体农庄的个人自耕农。

再一问,他得知集体农庄因为优秀的组织度,得以在叛军发动叛乱的时候组织起了百人以上的农庄自卫队,依靠农庄内的武器和防御设施,他们能够很好的应对那些叛军大部队之外的外出打秋风的小股叛军队伍,甚至能对他们造成巨大的杀伤。

他在魏郡和赵国的时候,就有魏郡和赵国的集体农庄自卫队的人提着叛军的脑袋和俘虏来找他请功,之后抵达很多地方,也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过去那种一打仗就流民遍地的情况在本次叛乱事件中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遏制,相比起来,一些被攻破的城池反而遭到了更大规模的破坏。

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徐晃感到非常的高兴,他立刻开始撰写战争奏表,将战争结果和一些战场上的事情、尤其是集体农庄自卫队的优秀表现写了下来,送到雒阳交给刘备,等待刘备的进一步嘉奖与指示。

仗打到这个地步,冀州地区因为度田令而引发的叛乱也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

这场牵扯到两个宗王下场的叛乱事件到这里也差不多耗尽了反动势力的力量,冀州的反动势力已经没有更多的力量和胆量发起新一轮行动了。

这次作战,规模庞大的叛军面对汉军精锐的时候那种一触即溃、弱不禁风的模样的确再一次的刷新了人们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汉军的武德确实不是一般的爆棚。

而除了冀州地区的叛乱之外,最大规模的叛乱出现在中央军区直辖的豫州。

但是不巧的是,豫州同时也是中央军区最强军力的辐射范围,叛乱一经发生,中央军区的军队就开始自发的平定叛乱,杀得那叫一个迅猛快速——

好像当地驻军生怕他们慢了一点点、会被其他军队给抢走了来之不易的军功一样。

加上中央军区控制范围内较高的农业集体化组织,虽然豫州地区的豪族们组织起了比较多的人力,可是这些叛乱队伍比起冀州那边所引发的动荡规模要更小一点——

甚至比不上人数更少但是造成影响更大的荆州北部南郡、江夏郡的宗贼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