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优势在我,怎么输?(第3/3页)

富贵险中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狠狠的拼搏一次,万一运气好,能混个开国功臣的身份呢?

于是在刘忠的组织下,这群人从五六万的杂牌军队里精挑细选了三万精锐,组成刘忠直接统领的“忠义军”——

刘忠亲自将这支军队命名为忠义军,说这是一支为大汉正统而拼死奋战的军队,这样的一支军队一定能够为大汉正统而战。

而参加忠义军的各大家族成员也被他分别任命为校尉、中郎将,然后三万人浩浩荡荡的离开甘陵县城,直接朝着徐晃奔驰而去,要和徐晃打一场正儿八经的大战,要和徐晃野战争锋。

他认为,只要能打败徐晃,就能进一步向北,打穿冀州,去找刘协,让刘协就在河北登基称帝,号召整个河北的地主豪强们起来参军、反抗刘备,以河北为根基,正式向刘备宣战,重走光武帝刘秀当年的路线。

刘忠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道路。

至于打败徐晃这个事情,他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他的兵马比徐晃多,徐晃才一万人,他有三万人,三万对一万,优势在我。

其次,他以逸待劳,徐晃远道而来,师老兵疲,一定没什么战斗力,优势在我。

再次,徐晃虽然有威名,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但是甘陵国是自己的主场,身边的士兵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气候,而徐晃带来的人都是外地兵,人生路不熟,客场作战,劣势极大。

所以,优势依然在我。

如此一来,刘忠认为自己是个飞龙骑脸的优势局,他就想问问那些质疑他冒进的家伙,他怎么输?

是的,有些担忧徐晃威名的家伙觉得徐晃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是应该都是精兵,而己方的士兵缺少训练和作战经验,强行和精兵打野战是不明智的行为,应该守城,逼迫汉军攻城,争取天下人响应的时间。

只要他们能拖住徐晃的军队,就能给其他那些想要反抗刘备的人争取更多的时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反抗刘备,届时,刘备再怎么能打,也会被迫妥协的。

甚至于最终失败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刘忠坚决否认了据城死守的意见。

他认为这就等于平白无故把战略机动的优势交给了汉军,汉军可以肆意掐断他们的后勤补给路线,当前,他们并没有做好在一座城池内困守的准备,时间上是不够的。

万一刘备趁着这个时间调兵遣将,搞来更多的军队,他们不就没有兵力优势了吗?

就要趁现在莽上去,把徐晃吞掉!

而且困守孤城这种事情,怎么是他刘忠能干出来的事情呢?

真男人只刚正面,困守孤城的都是虫豸!

他雄心万丈的率领三万精兵出发对抗徐晃去了。

然后毫不意外的被徐晃在原野之地上干碎了。

徐晃一开始也有点担心叛军人数太多的话,如果持守势,那么多汉军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如果不能速胜,就需要集合更多的兵力来包围叛军,时间一长,别说地方上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刘备那边搞不好都要有什么看法。

那对他来说就很不利了。

五虎大将之中,只有他是纯粹的外人,既不是元从,也不是宗室,完全是靠着刘备的赏识和军功走到这一步的,军中明里暗里眼馋他地位的人有很多,更别说他镇守的还是最为丰饶的膏腴之地,眼红的人就更多了。

他必须要保持强大的震慑力,做到每一次作战都能获胜,以这样绝对的强势才能震慑住宵小之辈,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能让刘备继续任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