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要刘备归还皇位?(第2/3页)

整体来说,刘备登基的情况特殊,甚至连封爵这种事情都显得很特殊。

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些人在私下里商议,觉得刘备迟迟不对皇室体系下手,是不是有些特殊的想法?还是想等什么契机好把那些旧宗王给一锅端了?

大家都认为留着那些旧宗王对于第三帝国没有任何好处,只是不知道刘备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动手。

而现在,他们发现,这个契机似乎出现了。

赵王刘赦公开和朝廷作对,还试图配合叛军作战,证据确凿,被徐晃当场拿下,押送雒阳受审。

刘备大怒,将刘赦交付有司论罪,下令严查审问,绝不姑息,如果真的有相关的情况,就要按最顶格的方式处罚,决不能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就网开一面。

在他这里,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真要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还真就是那么回事,你毕竟是造反,这种事情放在哪朝哪代都是要掉脑袋的事情,不掉脑袋反而不正常,真要掉了脑袋,也没谁能说什么。

所以刘赦的这个事情,还就真的契合了群臣的想法。

只不过刘备还真不是这样想的,他对谁当宗王没什么想法,反正都是刘邦的子孙后代,谁当不是当,只要老老实实的,他也不想落得个一上位就苛待汉室宗亲的名声。

虽然他之后有对汉室宗亲群体稍微操作一下的想法,但是那也就是和度田令差不多,想着用这部分比较富裕的汉室宗王啊大地主宗室之类的群体,收一下他们的税,用他们的税款来补贴那些穷困潦倒的汉室宗亲。

大家都是刘邦那位老祖宗的后代,汉室宗亲群体在当前汉帝国的这个处境,刘备那也是感同身受,西汉宗室和东汉宗室之间的隔阂他也是明白的,所以想出这么个法子,来一个温和一点的劫富济贫,让这个群体别显得那么冷漠。

但是他没想到居然真的有宗王站出来和那群反对度田令的反贼一起厮混,居然还要动兵,明目张胆的和朝廷作对,做他们的头头,搞这种造反的事情。

赋税和宗王的身份,哪一个重要?

这帮家伙是真的就完全想不通吗?

刘备摇了摇头,对这些被养废掉的高级宗室非常不满,觉得他们果然也都是虫豸,无可救药的那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放弃了长远的利益,实在是虫豸中的虫豸。

这样的人继续身居高位,享受国家俸禄和税收减免,简直是汉帝国自己给自己挖坑。

于是刘备下定决心,要在之后对汉室宗亲群体,尤其是现在还在朝廷领取俸禄的这批汉室宗亲群体来一波细细的审核,有问题的,全部拿下,罢黜爵位,节省一笔朝廷的开支,把这些为非作歹之辈好好收拾一下。

接下来针对刘赦的审判,因为刘赦身份特殊,三司有点放不开,那么刘备亲自担任主审官,对刘赦一顿审问,毫不留情面,问的全都是诛心的问题。

刘赦也从一开始的强装镇定到后面的崩溃,最后直接跪在刘备面前求饶。

他老实交代了,他只是担心刘备会根据东汉惯例把他的王爵罢黜,他很担心,害怕失去王爵,害怕失去现在的地位和尊荣,所以才在度田令的威胁之下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但是这都是可以避免的,这都是误会,他觉得他必须要和刘备交代清楚,他根本不想造反,只是因为害怕,没有别的原因,他无意威胁刘备的帝位,刘备继续当皇帝无所谓,他只是希望得到一个保全自己的保障而已。

只是这样的话,刘备已经不想再听了。

你为了自己的安全所以动兵威胁官员的性命,且响应叛贼的号召,还敢说自己是无辜的?

你要是无辜,天底下还有犯罪的人吗?

天下间的纷乱还在持续,但是刘备已经做出了对刘赦的审判。

刘赦勾结反贼,犯上作乱,残害忠良,背叛皇帝,天理难容,判死刑,诛三族,赵国国除,改赵国为赵郡,从此断绝其传承。

刘赦完蛋了。

他大声呼喊着刘备的名字,向刘备求饶,痛哭流涕到几乎崩溃的地步,全然没有了赵王府之中的嚣张跋扈与自信。

这一点并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

作为刘备上位之后第一个被处置的顶级汉室宗亲,刘赦的完蛋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从他勾结叛军的消息传来,大家就知道,他死定了,三族消消乐也一定少不了他的。

原本他不该有这样的下场,可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自己作死,谁能救他?

因为情况特殊,所以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就在审判结束之后的第五天,刘赦就被宣判处刑,在雒阳刑场,刘备亲自监斩。

刘赦很快人头落地,而他的人头被刘备下令用石灰处理,然后依次送往天下宗王面前,请他们看一下,然后想一想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