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第3/3页)

话虽如此,邺城是被保住了,各郡国的治所也在郡国兵的奋战下被保住了,但是不少县城失守了。

叛军在一些官方人员的统领下,比如在田雍的要求下,倒是维持住了底线,比如只杀税吏,不杀不愿意和他们合作的地方官员,以此向朝廷示威,顺便还想着保留最后交涉的可能。

但是他们所控制的队伍在军纪方面肯定是聊胜于无的,所以被他们攻占的地方,也都基本上被祸祸的差不多了。

徐晃抵达黄河边上的时候,冀州南部几个郡国已经有五六座县城被攻破了,周边的一些农业村庄什么的也被祸祸的差不多了,倒是各地设置起来的集体农庄表现比较亮眼。

内地的集体农庄和刘备设置在边远州郡的集体农庄不同,刘备最早设置在凉州、幽州和并州这些地方的集体农庄因为有军事威胁,所以还安排了军事教官对农庄内的壮丁进行较为严格的军事训练。

农闲时期,壮丁们乃至于壮女们都要抽出时间前来参加军事训练,练习武器的使用和军阵的排列。

但是在内地州郡,因为相对和平且农业生产任务更重一些的缘故,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都相对少一点,青壮女性也不参加军事训练,所以说内地居民的武德显然不如边远州郡地区居民的武德。

但是尽管如此,因为有组织的原因,当叛军起势四处攻略、郡国官兵数量不足无法遏制的时候,集体农庄内部就紧急组织起来,展开了自我防御作战。

叛军的主力肯定是围攻郡治所、县城之类的地方,只有少数分散出来的边缘人物带领的队伍才有闲心思去攻打他们眼中的穷鬼们所居住的地方。

毕竟最有钱的人肯定都住在城池里面,要钱的话肯定是攻城最划算,而穷鬼身上没什么油水,有追求的人都不会去攻杀穷鬼,但是没追求的人就不一定了。

抢城池肯定抢不过势力大的人,那么只能另辟蹊径,去祸祸穷鬼,多少也能赚点,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所以各郡国的那些自耕农村庄就遭殃了,缺少防御力量和组织力量,在成群结队的叛军们抵达的时候,很少有能够防御成功的,损失惨重。

但是集体农庄就不一样了,打听到动乱的消息,农庄的壮丁们赶快组织起来,一个农庄往往也能组织起两三百号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壮丁,甚至有些大农庄能组织起五六百人的队伍展开防御。

集体农庄内部一般设有交给朝廷代表管理的小型武库,里面有一些军队淘汰下来不用的武器装备,比如汉军的第一代、第二代武器装备。

数量虽然不多,也没有汉军目前使用的主力装备兵器那么精良,但是用来和叛军交战已经足够了。

一些环首刀,一些长矛,一些弓弩,还有盾牌,和少数轻甲。

分散出来祸祸民间的叛军数量并不大,且因为对老农民们普遍的武力歧视,一般来说一起行动的人数量都不多,三五十人算是比较大的团体了,更多的则是二三十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小团体,带着几把钢刀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可以横行农村。

事实证明,一般农村还真拿他们没办法,但是集体农庄不一样。

稍微整顿一下,集体农庄就能拉出一支作战团队,肉搏的,防御的,用弓弩的,占据农庄周边的交通要道设下防御,对这些来犯之敌别的不说,上手就是凶猛打击。

这些零零散散的队伍往往还以为自己能捞到一些好东西。

因为他们也听说了集体农庄一般都比较有钱,也有很多的储备粮食,里面的人都比较富裕,日子过得比他们原来还要好。

所以在遇到了一些比他们还要穷的穷鬼之后,就非常渴望能从集体农庄里搞到足够多的钱和粮食回去补贴家用了。

那毕竟家族里的老爷们鼓动他们起来造反的方式就是给钱给粮,抢到的东西归他们自己,能抢多少算他们本事,抢得多,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