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备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第2/3页)

他们在缴纳了大量税收、让出大量土地之后,可以选择派遣族人南下江南定居的方式获得大量土地,以此弥补自己的损失。

虽然这种方式有点硬核,但是这至少也是一种补偿方式。

有没有,和硬不硬,那是两回事。

这样做不仅可以将一群不怎么愿意和朝廷作对的大家族给分化、软化对立情绪,也能进一步筛选出真正的死硬分子,同时,还能进一步获取一批愿意前往边远地区开拓的人口。

尽管之后刘备也有成规模的迁移人口向南方展开开拓的计划,但是能通过度田法令先把一批人口转移到这些边远州郡,显然也很不错。

当然,这就需要刘备对这些边远州郡配备较为完善的官府和生活体系,且必须要对地方的行政、军事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把控,否则不足以营造一个相对和平安稳的生产环境。

对此,刘备已经做出了一些可以作为象征性意义的姿态。

比如为了收入日南郡象林县,他派遣了一支军队前往日南郡平定叛乱。

这在之前是朝野上下难以想象的事情。

日南郡那种天高皇帝远的蛮荒之地,也值得皇帝调遣一个营的军队前往平定叛乱吗?

刘备这样做,不单单是要平定叛乱收复失地,也是要向全天下表态——你们去边远之地不用担心有人伤害你们,如果有,大汉军队将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大汉的军队无处不在,就算是天涯海角的日南郡,大汉军队也会飞驰而至,将来犯之敌狠狠的击溃,一个不留。

你们的土地、生命安全,会得到大汉军队的保护。

这种表态的意义十分重大,将会给整个移民开发进程带去重大的影响。

不过度田法令给天下带来的影响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直接的。

第一阶段,刘备宣布度田法令将在长江以北地区全面推行,长江以北地区各州、各郡国长官立刻开始清查辖地之下的全部土地、人口,进行全面的土地丈量行动。

所有工作暂且放下,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所有官员、吏员,全面投入土地丈量和人口清查行动,全国民户也应该全力配合官府的土地丈量和人口清查行动,不得有任何对抗之举。

全大汉十六万官员、吏员应当以身作则,当先支持朝廷的度田法令,主动接受度田,接受相关部门的家产审核,并且进行缴税土地的登记。

先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去要求别人。

为此,刘备作为皇帝,第一个交代了自己本人所拥有的土地财富和整个涿郡涿县刘氏的人口、土地规模,以为天下表率。

而且在这个时候,刘备还做出了一个让世人感到惊讶的、堪称是违背祖宗的决定。

他决定让皇家根据最新的授田规则获取授田,而把原先属于刘备个人的土地全部按照市价出售给官府。

他不要了。

因为涿郡并不属于边远郡范畴,但是属于边远州,再根据涿郡七十万人口的规模来计算,使得涿郡非官身平民青壮男丁一人可有土地一百三十亩,平民非官身青壮女丁可有六十五亩土地。

刘备的家庭本身有刘备一名男主人和韩宁一名女主人,还有其余八名妾室,也就是一名青壮男丁和九名青壮女丁,余者孩儿皆未满十四岁,不算丁口。

而皇帝、皇后没有官阶,便视若与平民同列,因此,刘备这个家庭在幽州祖地可持有的土地数目目前为七百一十五亩。

而刘备原本在幽州拥有的土地财产数目为三万六千三百七十六亩。

于是他宣布,除了保有七百一十五亩的土地之外,其余土地全部出售给官府,以备之后分配所用,随后,请官府为自己登记缴税土地额度,以备来年上税之用。

他作为皇帝,要带头上税,遵守朝廷法度法规,以身作则。

与此同时,刘备还要求整个涿郡涿县刘氏所拥有的二十六万亩土地的绝大部分也出售给官府,族人限期完成出售,以备公用,等待进一步的授田和上税登记。

说实在的,刘备在做官的时候,从未在地方为自己购置土地产业。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涿郡涿县的老家这边,族人们虽然不做生意了,但是大量购置土地,还不单单是他们自己购置土地,帮刘备照看自家祖产的叔父刘勃还在这些年里不断帮刘备购置土地,充实财富。

刘备离开幽州的时候,家里的田产不过两三千亩,这些年过去了,田产数量直接翻了十倍还多,达到了一个较为恐怖的数字,与此同时,整个涿郡涿县刘氏的土地额度也超过了二十六万亩。

上一次刘备回家乡,让族人耕读传家,不要搞商业之类的东西,想让他们老实一点,耕田种地读书做人,给他省点心,结果他没想到这些人搞耕读传家也能搞出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