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派系是个有意思的存在(第2/3页)

凉州系是个比较大的概念,不仅能把盖勋、阎忠、阎温等跟随刘备比较老的老资格部下纳入进去,也能把凉州出身的刚刚从凉州学府毕业出来的毕业生们纳入进去。

可以说从刘备担任凉州牧开始,再到目前这个阶段,所有为刘备服务过的凉州人,他都能算是凉州帮的一员。

而凉州也的确是刘备起势之后为他出力最大、出人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所以无论是人数还是政治影响力,凉州系在第三帝国内部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没有比凉州系更大的派系了。

弟子门生系并不是按照地域概念来划分的,其中囊括了天南海北的诸多地方的人士,有凉州人,也有司隶人,也有豫州人,兖州人。

他们往往是在刘备还拥有《左氏春秋》传承的期间拜入刘备门下,在凉州学府内跟随刘备学习,拥有了刘备门生的称号。

弟子则是门生当中的精英,或者是关系户的精英,数量比较少,可有一个算一个都算是很有前途的,比如正在担任县令职位的曹操长子曹昂等等。

他们普遍更年轻,更有文化素养,是刘备用来取代旧官僚的主体力量,且大部分出身寒门、庶人,没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却有很强的未来发展潜力。

故吏系主要是刘备网罗天下英豪、拉拢天下人心而构建起来的存在。

严格说起来,这个派系和前面两个派系也有重合的地方,比如他的门生毕业之后,因为优秀进入他的府中办事,那么就会同时拥有门生、故吏两种身份。

不过因为故吏这个政治概念比较宽泛,所以上至关羽张飞,下至最后一个进入大将军府的年轻毕业生,都能算是刘备的故吏,更遑论赵云、史涣这一类被他辟召进入大将军府内的优秀人才。

他们也来自五湖四海,不属于地域概念上的划分,年龄上也没什么参考意义,因为甚至连贾诩、程昱这样的人也都能划入这个派系之中。

所以这三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其实在第三帝国内部不是很有市场,概念太大了,人们的归属感就会弱化,若非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袖,否则很难将那么多人聚在一起。

所以相对于这三个大而化之的概念,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是更小规模的概念。

比如关羽、张飞、简雍、牵招、季建等人组成的最早跟随刘备的元从派。

他们最早跟随刘备,最早打成一片成为兄弟,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且主要在外面带兵,地位高,权力大,战功强,不是一般人能够插入进去的,某种意义上,有较强的排他性。

然后是韩荣、曹操、盖勋、夏侯惇等人组成的外戚派系。

他们跟随刘备的时间不算早,但也不能算晚,基本上都是有点家族势力的存在,且都有家族女子在刘备的内宫中,和他沾亲带故,是刘备早期的重要合伙人。

现在虽然没有了合伙人的身份,而且外戚在第三帝国的政治架构中缺少合理生态位,但是他们也掌握了重要的权力职位,是主流默认的现阶段政治势力最强的派系。

接着一个有意思的派系是刘备的“应梦贤臣”派系,主要是刘备通过做梦的方式,在担任大将军府时期辟召而来的属吏。

严格来说,他们也能算是故吏系的成员,但真正划分起来,这个应梦贤臣派系算是故吏系中的精英,属于当前最有前途和冲劲的中生代集群。

他们有做行政官员的,也有带兵打仗的,地位不算最高,但也算是中高层次的一群人,比起其他一般的故吏情况有所不同,未来可期。

再然后就是士族系。

他们是在刘备发展的过程中选择投靠刘备的一流或者二三流士人家族的一群人,跟随刘备的时间不一,不过也在刘备麾下占有自己的生态位。

且因为他们优秀的学识和能力,往往能在地方、中央担任比较重要的中坚职位。

比如荀攸和荀彧,还有钟繇、杨修、郭嘉、陈群、张昭、张纮等人。

随后是老官员系。

以郑玄、卢植、马日磾、蔡邕、服虔等人为首,和刘备同为第二帝国重要高官且关系较为亲密,算是古文学派遗留下来的最后存在。

这些人普遍有着较高的资历和比较大的年龄,和刘备的关系曾经是正儿八经的长辈和小辈之间的关系,虽然现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敢这样说,但是关系还是存在的。

如此这样的一系列的划分,基本上可以囊括刘备麾下目前的小团体情况。

他放眼望去,也基本上就是如此一派景象。

关羽当然和张飞他们玩得更好,更接近一些。

曹操和阎温对酒当歌,一派人生几何的架势。

受到刘备邀请的郑玄和卢植、马日磾围坐在一起烤火、喝酒,谈天说地,好像很开怀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