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玄德,我答应你(第2/3页)

卢植看着手里那本线装本的左氏春秋书卷,翻看了几页纸,苦笑了一声。

“陛下,臣有说不的权力吗?”

“当然,您是我的老师,别人没有的权力,您有。”

“玄德,我答应你。”

卢植把手里的那本《左氏春秋》塞到了刘备手里:“这东西已经没用了,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现在已经明白了,大汉的未来,在这工巧研究院里,而不在左氏春秋。”

“老师为何如此说?”

刘备勾起嘴角,笑道:“明明左氏春秋也很重要。”

“不是左氏春秋重要,而是你的存在,让一些人误认为左氏春秋很重要。”

卢植摇了摇头道:“左氏春秋从来不能让人打胜仗,而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能让人打胜仗,事到如今,我继续坚持这些东西也没有意义了。

玄德,你看的太远了,与你相比,我只是井底之蛙,看不到真切的东西,但是我唯一好奇的是,玄德,你到底看到了多远?看到了什么?”

卢植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刘备,似乎想要从刘备这边得到这个答案。

但是这个答案刘备没法儿给他,他没法儿告诉卢植自己看到了两千年以后,看遍历史兴衰,看遍人类周期循环的闹剧。

他只能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

“我所看到的,是一些常人所不注重的东西,老师,我只能说,未来我要做的事情,是让工巧研究院更强大,然后就是走出去,是不断地走出去,不断地寻找更新的地方,探索未知的领域。

所有可能带来改变的方式里,只有工巧研究院和走出去这两样东西能切实的带来改变,其他的都不算什么,人亡政息罢了,所以我一定会朝着这两个方向走,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两个目标打基础。”

“这样啊……”

卢植好像听懂了,但又好像没听懂太多,他能感觉到刘备话语里的情绪的低落,这让他的情绪更加低落,因为他的学生并不愿意跟他讲太多。

难道说,他的学生并不认为他这个老师能够在这个方面帮到他吗?

这样想了一想,卢植觉得这也是自己的问题——刚刚在门户私计的选项之中,他犹豫了。

或许就是这样的犹豫,让学生不再相信自己?

卢植稍微有点难过,有点自责,有点无奈。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答应了刘备,他决定交出属于卢氏的《左氏春秋》的传承,从此,让涿郡涿县卢氏回归原本的生态位,告别阀阅之家的地位。

也就此结束最后一个阀阅家族的存在。

与此相对的是,他只有一个要求。

他想要时不时的来工巧研究院这边看看最新技术的发展,他想要看看这个充满蓬勃向上气息的地方到底能给大汉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刘备答应了他,将自由进出工巧研究院的权力给了卢植。

于是,刘备成功了,他成功的将最后的阀阅之家消灭了。

建安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刘备明发上谕,昭告天下,宣布以他自己的家族为首,涿郡涿县刘氏、扶风茂陵马氏、涿郡涿县卢氏三大阀阅家族,将同时放弃《左氏春秋》的传承,将家学传承归还给国家。

在上谕之中,刘备明确的提出了当年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观会议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把阀阅家族的诞生用自己的理解讲了一遍,然后宣布,阀阅家族将放弃一切,把原本属于天子、国家的,归还给天子和国家。

因为天子年幼、暗弱而导致的学术权力外流的情况,到刘备这里走到了尽头。

天下的阀阅家族在十几年风云变幻之中,死的死,贬的贬,主动放弃的主动放弃,最终,走向了全面覆亡。

从此以后,大汉第三帝国就没有阀阅家族了。

皇族本族都带头放弃了,还有谁能够坚持呢?

所有的家学传承全部从家族中剥离,全部纳入到太学这个大集体当中,从此往后,学术归公,归属天下学府,任由天下学子自由学习,再也没有门户、家法传承之说。

所有的解释,所有的异议,都会在朝廷这里走向终结,门户之见将永久成为历史,不再成为限制学者们进一步发展学术的桎梏。

这个消息其实还挺惊人的,因为随着这个消息的公开,一个重要的伴随了东汉帝国一百多年的社会现象即将走向末路。

门生故吏遍天下。

失去了家学传承,也就没有人有资格招收门生了。

没有门生,哪来的门生遍天下?

学术归公的情况下,就意味着只有官方办设的官方学府有教授学生的权力,而官方学府里面的老师始终有一层官方身份加持。

他们是以官方身份传道授业的,他们教授弟子的场合是在官方的学府之中,是不可能形成家学时代那般紧密的门生故吏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