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真的要继续卷下去?(第2/2页)

还是说,真的要继续卷下去?

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去卷,还未必能卷成功,但如果不投入的话,很可能他们的政治势力就会在短时间内被拆的四分五裂,原先已经达成平衡的政治状态也会被打破。

他们所掌握的人才储备力量和对于教育的投入,在当前这个阶段是远远不如刘备的,刘备起步早,很早就在凉州州学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现在又在搞司隶学府和十二州学府,要搞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出来。

如此一来,五六七八年之后,天下学子还有多少是出自他们的门下?

双方的人才对比会完全失衡的。

这一点,难道刘备看不出来?

还是说,刘备产生了独掌朝政和一切权力的野心?

有那么一小部分古文学派内部的士人产生了这种不妙的预感。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想,也不管宦官集团那边怎么想,四辅臣会议之后,刘备上表天子刘协,将自己的主张提出,然后毫无疑问的得到了一个“准”的许可。

军事强人的强制力初露峥嵘,反对者的努力没有任何效果,国务会议制度和官员淘汰制度于是正式在大汉帝国落实,即将推行。

整个推行的时间可能要好几年才能真正落实,但是既然推行政策的许可已经达成,那么国务会议的召开和之后淘汰制度的初步执行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最早在建安四年年末,最迟也不过建安五年,刘备就能开始正大光明的对一些不合格的官员展开淘汰。

不管他们隶属于哪一个势力集团,只要他们没有达成政务目标,刘备就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可以淘汰他们。

到那个时候,搞不好刘备的权势就真的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那个程度了,到那时,他可能就真的是想做什么就是什么,权势甚至要超过霍光,乃至于……王莽。

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刘备之前经营的好名声再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就算是古文学派内部反对刘备推行这一政策的大部分人也不认为刘备是在为自己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