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他将如闪电般归来(第3/3页)

卢植带头之后,更多的人蹦出来了。

“臣蔡邕请陛下、太皇太后罢黜今文经典,采用古文经典!”

“臣服虔请陛下、太皇太后罢黜今文经典,采用古文经典!”

“臣马日磾请陛下、太皇太后罢黜今文经典,采用古文经典!”

……

……

一个两个平日里都默不作声的官场混子这个时候也不继续当混子了,全都站出来了,哪怕他们的作用是当复读机,现在也全都站出来复读了。

不过这个时候,古文学派确实需要他们站出来复读,他们复读的声音越大,参与复读的人越多,那么多整个局势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当沉默的大多数站出来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要变天了。

在即将要变天的档口,喊出反对意见的一些人的声音实在是有点不够响亮。

尽管桓典和张喜拼命的反对,但是似乎没什么用,他们的政治势力在河东危机之后损失惨重,已经没有可以在朝堂上博弈的能力了。

刘协还不是很懂这些,看到很多人都站出来说同样的一句话,他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了身后,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董氏的身上。

而作为实际上能够一锤定音的人,董太皇太后现在则有些激动。

今古文之争她是不在意的,她在意也没用,她也不是很懂这些东西,只知道这些东西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一方赢了,一方就要全部失败了,全部失败的一方会失去一切,另外一方会得到很多。

而话里话外,刘备的意思很明确。

当年先帝没有办成的事情,如果今上办成了,不仅古文学派会全力歌颂今上,也会为太皇太后立一座大大的丰碑,并且,太皇太后的董氏家族也会得到古文学派的全力照顾。

这一点,是目前掌握文化垄断权的今文学派不可能给让给皇室的,所以……

太皇太后,您了解这一切该怎么做了吗?

懂,当然懂,我自己就姓董,怎么可能不懂?

没人比我更懂!

董太皇太后面对着满朝山呼海啸般的赞同之声,做出了当下来说最正确的决定。

她站起身子,冲着身前的小天子刘协交代了几句话。

刘协点了点头。

“大将军所言,太尉所言,诸君所言,大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