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绝望的审配(第2/3页)

刘虞那边也差不多。

文丑的战斗意志很坚强,因为他是文氏家族的人,现在文氏家族跟着袁绍一起一条路走到黑,没了别的路能走,所以打起仗来非常坚决,一点不带认怂的。

不过军队的士气和实际战斗力确实有点拉跨。

刘虞的军队以当初投降的青州黄巾军为主体,多方训练,颇有些战斗力和组织度,太史慈是他信赖的本地勇武之人,管亥和管承是青州黄巾原先的统领,关系很近。

所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对上文丑那支拉壮丁拉起来的军队,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文丑一开战就被刘虞压着打,虽然他多次靠着个人勇武和精锐私兵冲击青州军的军阵,试图挽回劣势,但是拉垮的主力总会把他好不容易冲出来的优势败回去,再顺手倒贴一些。

这场防御战持续了十多天,文丑失去了后勤,没了粮食,仗打不下去了,军队大多溃散,文丑万般无奈之下带着亲卫骑兵向青州军发起最后的冲锋,竭尽全力战斗到最后一人,然后被太史慈杀死。

蒋奇和文丑两支军队全部战败,青州军和兖州军按照原先的计划赶赴邺城,在邺城下遇到了牛辅率领的并州兵,交谈之后得知了刘备正在率军北伐,战况不明。

说是战况不明,但是无论是牛辅还是桥瑁,亦或是刘虞,都不认为刘备会战败,所以他们加入了包围攻击邺城的队伍,等着刘备大胜的消息传回来,好一起分润军功。

结果当然也如同他们所料的,没多久,一月中下旬的时候,刘备接连击溃、覆灭了袁绍和鲜卑骑兵的消息就传回来了。

袁绍全军覆没,协同作乱的鲜卑人也全军覆没,幽州之乱的平定初见曙光,邺城包围军为此十分高兴。

等二月下旬,刘备打败了乌桓人,并且准备进一步发起北伐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们就更高兴了。

作乱的造反的军队被刘备一一打败,这充分证明了刘备独霸天下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将成为他的权力的有力支撑,而对于刘虞等人来说,与刘备合作,也因此成为了一件回报率很高的事情。

于是他们继续坚持包围邺城,甚至还主动发起过几次对城墙的进攻,试图给城内一些压力,促使城内更快的崩盘。

另外他们也试图把袁绍死亡的消息送到城内,或者派人大声喊话什么的,以此动摇城内军心,只是审配实在是有些能耐,城内断绝内外交通和援军很久了,却依然不曾崩盘。

少数一些人“祸乱军心”,也被审配处决了。

在这件事情上,审配就像是一个独裁的君王一般,坚决不给任何一段思想存活的可能,他坚决认为袁绍可以打败刘备,可以带着鲜卑人和乌桓人的军队南下来解除邺城之围。

所以邺城一直都在坚守。

一直到三月十一日,刘备北伐胜利归来的消息传到了邺城之下,牛辅、刘虞和桥瑁为此大为欢欣,摆酒庆祝,然后派人大嗓门呼喊,把刘备北伐成功的消息传递到了城内。

此时此刻,审配的意志力依然坚决,他四处宣称袁绍没有战败,这是敌人的乱军心之计策,是卑劣无耻的欺骗,大家不要相信。

但是私下里,在午夜时分,审配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他也会怀疑,袁绍是不是真的已经死了,他们是不是真的已经完全失败了。

这要是真的,他现在的行动岂不是个笑话?

也就是在午夜时分了,天一亮,审配还是那个意志坚决的审正南。

但是他的意志坚决,不代表其他人的意志很坚决,所以审配不仅要担心外部敌人的攻城,也要担心内部叛徒的偷袭,近半个月,他都处理了三次有预谋有组织的偷袭行动了。

这让他意识到邺城内部快要稳不住了,袁绍如果不能尽快赶回来的话,邺城就真的完蛋了。

三月十四日,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从北方南下,领军者是并州牧董卓,董卓抵达邺城之后,出示了一大堆袁军战旗,还有袁绍本人的帅旗。

“大将军说,诸位可以将这些旗帜围绕着邺城插满,然后挥舞袁绍本人的帅旗,如此,邺城必乱。”

刘虞和桥瑁对董卓的到来有些意外。

而董卓则说明了刘备的意思。

刘备已经取得了北伐的全面胜利,缴获之大,战功之盛,堪称窦宪北伐以来所未有,乃本朝之赫赫武功,足以彪炳史册,所以刘备没有兴趣获得更多的军功了。

考虑到三位州长官的军功还不够多,所以刘备愿意把攻取邺城、结束战争的军功送给三位,三位平分。

刘虞和桥瑁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眼中都是一模一样的情绪。

没什么好说的了已经,反正再怎么弄,他们也不可能比刘备获得更大的战功,现在人家愿意用一个收尾的战功来酬谢他们的帮助,他们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