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拨乱反正,铲除宦官!(第2/3页)

赵浮和程涣对袁绍更没有好感,接下命令之后前往孟津解散军队,分发财物的时候,还特意嘱咐军官和士兵们一些事情。

“袁绍肯定会大规模招募士兵对抗雒阳朝廷,这是叛逆的举措,你们如果跟随袁绍,很可能会死,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不如带着家小躲起来,藏在山里或者乡野之中,等袁绍被朝廷王师击败之后,再回到家乡,如此,方能保全自己和家里老小的性命。”

将这个事情广而告之以后,赵浮和程涣便深藏功与名,前往追随韩馥的脚步。

而这训练精熟的一万军队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全面解散之后,便一个一个的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妻儿老小而奔波起来了。

至于他们逃跑以后冀州的局势如何,是否有人会站出来主动干掉袁绍向刘备示好,就不是韩馥所会考虑的事情了。

说来也是巧。

韩馥逃跑的当口,也是袁绍带着一支人马返回邺城的时候。

袁绍当时正好劝服了几个袁氏门生的家族和他们的亲朋好友,告诉他们刘备要推行连坐之策,袁氏门生故吏及其家族还有亲朋好友,一个都不放过,就是如此的丧心病狂。

他举了整个雒阳的袁氏门生故吏都被刘备全部干掉的事情,以此刺激、恐吓这些地方上的家族。

于是那些家族感到恐惧,被袁绍说服,决定加入袁绍的反抗军,和袁绍站在统一战线上对抗朝廷,争取一线生机。

有了邺县的十几个家族的帮助,袁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两千多人马,并且还能进一步扩军。

袁绍数了数手上能动用的力量,正在高兴间,忽然得知韩馥离奇消失的消息,大惊。

当时,不仅是韩馥本人消失了,他的家庭成员,还有他的刺史府内长史、别驾、功曹等重要吏员都消失不见了,连着他们的家族都消失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整个冀州刺史府群龙无首,一群吏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而此时此刻,逢纪给袁绍提了一个重要的建议。

趁着韩馥消失的档口,不管发生什么,赶快抢先用手上的兵力控制邺城,将原先的邺城部队解除武装,关闭城门,不要放走任何一个人。

袁绍连连点头,认为这是可以的,于是立刻下手,让手下的军队去解除邺城军队的武装,并且接管邺城城防,还把城门全都关了起来。

于是袁绍控制了邺城。

等做完这一切,袁绍才带着兵马来到刺史府。

袁绍进入刺史府的时候,场面非常尴尬,局势非常诡异。

一群官吏看着带兵来的袁绍,明显紧张了起来。

袁绍倒也没有为难他们,而是上前询问情况,询问韩馥的去向,结果没一个人知道,一群人说来说去,最后有人提出来,说韩馥是不是脚底抹油跑路了?

理由是他的家人,还有心腹,以及心腹的家人族人都消失了,若不是刻意跑路,怎么会消失的那么干脆彻底?

但是他为什么要跑路?

难道说,是因为袁绍吗?

袁绍得知具体情况以后,显然也是有些猜测,所以脸色铁青,非常生气,认为韩馥是个不知恩义的小人,作为袁氏故吏,居然背弃袁氏自己求生,实在是厚颜无耻!

他在冀州刺史府内大骂韩馥不知恩义,毫不避讳。

而冀州刺史府内的韩馥属官们对此倒也没有太多的看法。

韩馥本来就不是很有威望和名气的人,而且此番跑路,他们居然什么都不知道,直接被抛弃了。

既然韩馥抛弃了他们,他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为韩馥献出什么东西,他们之间的恩义也就此结束了。

不过目下这种情况,属吏们都觉得很尴尬,不知道他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袁绍来找韩馥,是要和韩馥商讨联合起兵讨伐雒阳的事情,而这个事情,刺史府里大部分人都不赞同,只有小部分和袁氏家族有关系的人赞同。

大家也都知道,和刘备作对,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倒不如把袁绍干掉来的更好,还能向雒阳朝廷换取厚赏。

但是当他们看着袁绍身边全副武装的武士的时候,就知道想要干掉袁绍没那么容易,或者说,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

于是这些被抛弃的官吏们更加痛恨韩馥了。

我们要干掉袁绍的时候,你不让,现在你自己跑了,居然不告诉我们,留我们在这里尴尬又危险!搞不好还要落到袁绍这个混蛋的手里!

混蛋!袁氏的家伙都是混蛋!

更别说袁绍当时就宣布自己已经把城防接管了,要全城搜捕韩馥,搞得刺史府内的官吏们面色诡异——你小子到底是要干嘛?

你一个逃犯,难道要屠戮整个冀州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