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偏心,但又没有完全偏心(第2/2页)

卢植对此表示又是高兴又是担忧,而其他那些古文学派的大佬们则是对刘备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原先,不管刘备身上的光芒多么闪耀,他们始终是把刘备当作一个需要提点的后辈来看待的,心理上就没有把刘备当作和他们一样的朝廷官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刘备等于事实上接手了卢植的职权,在朝中,他的位置和过去卢植的位置一样重要,还会因为汉室宗亲的身份得到皇帝更多的信任。

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是谁?

不难猜,稍微想想就知道,大概率,是皇帝刘宏亲自做出的决定。

刘备姓刘,是汉室宗亲,这个因素,恐怕并不能简简单单的忽略掉。

汉室宗亲在刘备落魄的时候,不能当饭吃。

但是当刘备逐渐展露出自己的才华的时候,却能在一定意义上替代成为他的进身之阶,助他上青云。

皇帝刘宏,大概率是看中了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对他很是在意,想要提拔他。

皇帝虽然没有顺了古文学派的意思,让卢植留下来出任三公,但是不得不说,皇帝也没有完全让今文学派得逞,因为卢植之前的地位还是由同样被今文学派憎恨的刘备接手了。

这叫什么?

这叫偏心,但又没有完全偏心。

这一手操作的确挺有水准的,不单单是古文学派的大佬们这样认为,今文学派的大佬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个任命下达之后,不少人都感觉天子刘宏和过去有点不太一样了。

虽然他还是那么的爱钱,那么的喜欢奢侈享受,给他赚钱的西园还是那么的人满为患,但是他最近往太学里跑的次数不少。

他每隔几天就跑那么一次,和太学内的学子们探讨《左氏春秋》和《古文尚书》里头的内容,据说还真有点研究,不是单纯的做戏。

天子读书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经常往太学里面跑,这可不是什么正常的事情。

所以在刘备这个关键人物的新职位任命下达之后,今文学派内部立刻根据当前局势紧急展开了磋商会议,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权力斗争做准备。

新的政治形势之下,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