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回京(第4/4页)

有的官员细细思量,有的皱起眉头,但胤礽都不在乎。

他们必须得写,而写出来以后就得做,都印上邸报了,这可是他们自己写的,又不是他逼他们做的,难不成还想抵赖?

他回头瞧了一眼阿婉,不由一笑。

再一次感叹:可惜阿婉不是男子,这样敏捷之思,大多男儿都不及。

扬州上下官吏拖着疲惫的身躯,拎着自己辛辛苦苦煎的盐回了家——是的,太子爷让他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了家,扬州巡抚的家丁瞧见自家主子拿回来一桶青灰的劣质粗盐都瞪大了眼,大人是不是疯了,怎么弄回来这种厨房狗都不吃的盐?然后就被扬州巡抚狠狠剜了一眼:“狗奴才,看什么呢!”

家丁连忙低头。

扬州巡抚爱惜地摸了把自己中暑三次才煎出来的粗盐,心里真不知什么滋味。这盐他是舍不得吃了,拿个上好的哥窑罐子装起来吧,这都是他的血汗啊!叫下头的人给他将粗盐密封好,摆在他书桌边的地上,他便对着这大盐罐子咬着笔杆冥思苦想了起来。

太子爷布置的这个策论题目,他因为经了这一日的折磨反倒思如泉涌了起来。

首先,这杂役必须得免!其次,这灶房盖那么矮干什么,也就盐课司大使那矮冬瓜能直着腰站进去,就不能盖高点么,而且还不通风,这灶房得改!还有那什么,灶户的粮食报酬该日结!扬州巡抚这才知道他辛辛苦苦干了一整日,竟然半石米都没挣到,甚至要等下个月才能结上个月的钱,这简直岂有此理。

扬州巡抚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反正写出来又不都是他的事,他不怕。

太子爷这料理完这群官吏,心情总算好了,回了园子,忽然想起来什么,又将康熙的信拿出来揣摩了一下。皇阿玛也不知怎么了,忽然给他写了一封肉麻兮兮的信,先是说起弘晳在上书房的遭遇,把弘晳夸得天上地下独一份的好,这事他已经在太子妃的信里知道了,所以再看一遍的时候就没那么生气了。

老十四的确被宠得太过,皇阿玛这回整治他整治得对,否则以后还不知要闹出多大乱子呢。

幸好旺财是个好的,胤礽在心里直点头,想着回去要让阿婉好好给它煮点骨头补一补才行,在胤礽心里,旺财和咪咪早就不是普通的宠物了,是孩子们的玩伴,也是家人。

然后康熙又写了他小时候的各种糗事,写得胤礽满脸通红——怎么皇阿玛记得这么清楚?他根本就不记得有这些事了!还有他三岁在龙椅上睡着尿裤子的事,他看到那几个字不仅脚趾扣地,还想把信上的字都给抠了。

最后说让他料理完扬州的事情,四月就提前回来,说毓庆宫的院子已经扩建完毕,他回来正好能住上,杭州不必去了,他之前料理水师的事情算是无心插柳,几个水师提督出击追剿海寇,顺道发现逃到海上海岛上的白莲教余孽,一气杀了数百人,击沉船只五十多艘,大胜而归!

胤礽闹不明白皇阿玛这么着急叫他回去做什么,将太子妃的信拿出来比较,也没发现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但皇阿玛在信里最后却写道:“端午将近,保成回家来与朕团圆,共度佳节吧。”

这是……特意叫他回去吃粽子?

皇阿玛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柔情了?胤礽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都弄不明白。

但皇命如此,他也不敢违抗,于是收了这几个官员的“心得体会”和盐商几箱子的“报效”银票,又陪着阿婉在扬州城采买了给康熙、皇太后、后宫各妃嫔、几个孩子们和太子妃的礼物,就坐上了回京的船。

回去以后果然快到端午了,宫里都在包粽子,程婉蕴满怀思念与激动去宁寿宫把孩子们接了回来,两个孩子冲出来将她紧紧抱住的那一刻,她竟然又觉得回了宫里也不错。

额林珠长高了,弘晳也好像变了样,她搂着两个孩子左看右看都看不够。

旺财已经养好了腿,也是人立起来,一下蹿到她怀里,差点把她都压倒了,然后伸出舌头疯狂舔她,程婉蕴顾不上阻止,连忙抓起它的腿挨个看一遍,又牵着它溜了一圈,见它走动正常才放下心。

当时在扬州看到信的时候,她恨不得立刻回宫去!一面心疼弘晳一面又心疼旺财,把十四阿哥在心里咒骂了无数遍,这十四阿哥果然和历史上一样,能在四爷登基后干出各种戳他肺管子的事,果然是个狷狂到没情商的人!

当然,除了孩子,最让她激动的是,她的后罩房也大变样了!她住上四进的大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