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4/5页)

裴萧元神色凝定,顿步片刻,返身入内,磨墨数下,提笔以无题为名,草草写下几句,待墨迹干,交了,随即匆匆离去。

当天一切都如行程计划,至午,浩浩荡荡,共千余人抵达猎场。皇帝在设好的帐幄中小憩,并更换猎装后,在众人的簇拥下骑马来到猎场,照例,先遵古礼,行三驱之礼,表上苍有好生之德,不赶尽杀绝,随后,狩猎开始。

虽然当天只剩半日,不过是小猎,如同先行舒活筋骨而已,但这丝毫也没影响众人兴致,尤其是一干年轻的各卫子弟,为了在同行到来的公主面前展现自己的箭法和武功,哪个不是争先,唯恐收获比不过旁人,最后丢脸。

至日暮,众人猎罢,陆续归来,数点猎物。太子、康王不用说,带着至少十来人的扈从,收获极丰,两人不相上下。其余人自然比不过,但贺都、承平、宇文峙、兰泰等人,皆也有不少猎物入袋。

皇帝频频夸赞众人年少英雄,观看过众人献上的猎物后,命在今夜猎宴中给他们每人多加一囊御酒,以表奖励。

众人齐声下拜谢恩。

前头这献猎的场面热闹无比,后头韩克让气得吹胡子瞪眼。

他万万没想到,他寄予厚望的裴萧元这个白天在到了后,竟什么也没干。

他不照自己的吩咐去参与射猎,照旧执勤,大部分的时间,还在外围。所以白天谁也没看到他露面,包括韩克让在内。

气得韩克让在皇帝入帐休息后,将人又单独提到了一无人处训斥:“你怎么回事?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他们个个恨不得在陛下面前贴着脸地现本事,你倒好!先前叫你离小画师远些,你不听,挨过去!如今我叫你上,你给我退到哪里去了?就算你不行猎,依旧放警,那也好,你倒是给我凑到陛下身边啊!叫他看见你啊!你给我退到外围?你当陛下是千里眼啊?有你这么表现的吗?”

裴萧元任上司责备,完毕,道:“大将军稍安勿躁。猎场空旷,首日抵达,外围更容易出疏漏,属下不放心,所以出去看了看。”

韩克让一时顿住,无话可说,半晌,只能手指着裴萧元,又点了几下,转身,双手背后去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同行跟随圣驾抵达的崔道嗣,体力自然不能和年轻人想比,至此,已是吃不消了。

原本这趟狩猎,他也想和宁王一样不来,就老老实实待在行宫。但因为公主回朝这件大事令他顿悟,皇帝此次苍山避暑,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公主,而她还和自己的外甥关系匪浅。这么一想,就算是挺尸,他也一定要挺过来的。所以今天咬着牙跟来,此刻旁人大多还在外吃酒游乐,他早早回帐躺了下去,叫个老奴替自己捶腰,正在休息,忽然杨在恩来了,在外传唤,说陛下叫他过去。

崔道嗣不敢延误,撑着赶忙起身,重新穿戴整齐,又特意戴上昨夜得赐的那一顶皇帝专赐宠臣的进德冠,这才匆匆跟着杨在恩去往御帐。

路上不放心,他打听是为何事。听到杨在恩说,陛下晚间在帐中无事,读百官上交的诗文,知他文才过人,特意将他叫去,共同评判优劣,这才松了口气。忙赶去,入得御帐,内中静悄悄的,巨烛照得亮如白昼,皇帝靠坐在一张榻上,果然如杨在恩所言,正在翻看案头上叠着的许多诗稿。

不止皇帝,公主也在。她在一旁,正和老宫监赵中芳一道在用一只小炉子煎药。帐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苦药和龙涎香的古怪的气味,但闻起来并不叫人难受,反而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崔卿来了?快来。昨夜一时兴起,随口说了一句,今日就交上来这一大堆。看得朕眼花头疼,不看,又怕辜负了众卿的一番心意。想到崔卿,少年便高中进士,昭文馆修史大臣,故特意唤来,帮朕同看。”

皇帝看到他,笑呵呵地招呼,又命他不必拘礼,随意坐便是。

崔道嗣颇有一种感觉,自公主回来后,这两天露脸的皇帝,和从前相比,简直如同换了一个人。

皇帝可以展示亲善,作臣子的,却无时不刻也不能放松。这个道理,他怎会不懂。当下依旧循制,朝着皇帝和公主各行礼后,这才坐到皇帝下手边,接过递来的一叠诗稿,看了起来。

实话说,这种纯是为投帝王喜好而作的宫制诗,包括他自己昨夜在夜宴里当众作的那一首,看得多了,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无非是称颂公主和皇帝,歌功颂德。昨夜众多大臣回去,有些大约是叫身边的人捉刀,写得还算不错。他便将可入目的一一挑出,放在一边,供皇帝自己再遴选,当中便有新安王李诲的诗作。

忽然,皇帝递来一稿,叫他看看写得如何。

崔道嗣接过,见稿是一首无题古体诗,笔迹疏放,墨迹淋漓,略显潦草,显是一气呵成作下的。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