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撞人(第3/3页)

由于这些年对中医的各种抵抗,中药出产也变得不稳定起来,全国范围内拿到药农指标的村子却很少,这年头全国老百姓都一门心思只奔粮食,可实际上,有些村子是不适合种粮食的,相反,那些地方却很适合种药材。

只可惜:“咱们省好像没有药农名额吧。”

“但咱们厂有啊。”

黎善回想着宁省的情况,宁省是平原地貌,冬天虽然冷,但至多零下一两度,一旦进了三月,温度就会达到十五度左右,气候温暖湿润,虽然有雨水,但土壤蓄水力强,不会形成涝灾,着实是个适合药材生长的好地方。

当然,这样优秀的自然条件,也昭示着这是个适合粮食生长的地方。

一年两熟,总有一次是丰收的,所以宁省的粮站其实都是满的,老百姓们手有余粮,平日里省着点吃,也足够他们吃一年的了,再加上土壤好,墙角跟上种根游藤丝瓜,挂在屋顶上都能吃上好长时间,更别说围墙圈起来的院子里,种的那些蔬菜了。

这么一想,宁省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富裕省了。

若在这样的富裕省里找一个偏僻些的村子种植中药材……那岂不是能成为药厂特供点?

“就专门种药生产蒲地蓝?”苏卫清蹙眉。

那样的话可就太浪费了。

如果要大批量的种植中药材,那肯定是要划区域建种植药场的,到时候就跟农场一样,只有一两个村子在规划范围内,日后种植药厂的供应也需要药厂来出,那对药厂来说,也算是一个重大负担了,且不说其它的,只那么多人口的口粮就是一个很大的数量。

“也可以种植一些其它的常用药,类似于茯苓,三七,桔梗,黄精之类的,一年生和多年生都要种植,咱们眼光得放长远,且还要开发其它的药物。”

光一个蒲地蓝也没办法扛起一个大药厂啊。

这么一想,黎善就想到了板蓝根。

就这么个小小的板蓝根冲剂,会在未来直接扛起一个大药厂,到了几十年后,这个药企更是蝉联好些年的药企龙头企业的位置。

而这个药厂当初发家,也不过是个镇上农机厂废旧仓库改成的小车间,拢共十几个工人而已。

“其实蒲地蓝的药效还是有些强了,咱们可以只用板蓝根,制出板蓝根冲剂,板蓝根适应力强,生长速度也快,大批量种植的话也容易,且板蓝根这种药物对肺热胃热有奇效,还清热解毒。”

苏卫清摇摇头:“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翻了个身,给黎善解释起来,从药方到成品药,再到颗粒剂之间需要克服的困难,无论是剂量,还是药效,都需要许多次的试验才行,蒲地蓝之所以成药这么快,则是完全复刻了黎善那一饭盒的药物配比,否则想要这么快投入生产,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啊,以后甭管在书上看见什么,都别暴露出来,这次你真的草率了。”

苏卫清依旧还是觉得,黎善之所以能那么迅速配置出蒲地蓝的比例,是因为看了他从学习空间里抄出来的资料书里的,甚至,他也询问过系统,系统也没反驳,而是直接默认了。

“我只是着急。”

黎善不好解释这个药她在任务世界就做过,颗粒剂的制作方法在未来门户网站上可以搜查到,但蒲地蓝药物的配比,却是一位老大夫研究的。

“哎,也幸好张所长擅长的是西药研究。”所以这个蒲地蓝直接被他以项目形式发给了下面的项目组长,而项目组长则只当做任务来完成,倒是没想那么多。

黎善抿了抿嘴。

突然脸色严肃地看着苏卫清:“可是,许新兰一直在询问蒲地蓝的情况,如果张所长擅长的是西医那就说得通了。”

因为没办法从丈夫那边得到药物的详细配比情况,所以才另辟蹊径,想从黎善这里下手。

许新兰作为张忆国的妻子,自然是知道黎善在这件事中的作用。

现在唯一奇怪的是,许新兰要这个药的配比做什么?

或者说,她想将这药的药方给谁?

就在夫妻俩面色都有些严肃的时候,突然大门口传来激烈的敲门声,夫妻俩立刻坐直了身子,披上衣服就急急忙忙的去开门。

门一开,就看见吴梨满脸惨白的进来了。

黎善只觉得这画面有些眼熟。

上次她这幅表情还是因为苏军出水痘。

这次又是因为什么?

“不好了,我给卫海送了点换洗衣裳,回来路上车子撞了人。”

黎善:“……”

“人呢?送医疗室去了?”

“哪儿啊,人跑了,那一下撞得还挺重的,她跑的飞快,但我捡到了她的包,包上还有血呢,也不晓得那人是谁,这包我该怎么还给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