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植物园中的野生鸟类(下)(第2/4页)

同样引人深思。

候鸟为何跨越数千公里迁徙至南方?

对于这个话题,科学界众说纷纭。

不过在曹主任看来,寒冷不是主要原因。

像天鹅的体内有厚厚的脂肪,能抵抗-30度的严寒,即使在北方也能自由活动。

最根本的原因是北方冬季湖面结冰,食物匮乏,难以生存。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他想到刚才落在竹筏上那只油光发亮的鸬鹚。

他研究野生鸟类数年,从未见过羽毛如此鲜亮的一只,个头也大。

可想而知,过得多么滋润。

等到了明年求偶期,绝对会力压一众雄性,成功博取雌性的关注。

对于鸟类来说,生存和繁衍恰恰是最重要的。

还有那些天鹅,无一不在证明这里的环境适合鸟类居住。

这次前来花间集调查很有意义。

不仅发现了多种野生保护鸟类,同时证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只要生态环境足够优越,鸟类自然会在这里安家。

无须人类多加干预。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在芦苇丛和水杉林之间,观测到了不少鸭科鸟类:如斑嘴鸭、绿翅鸭、罗纹鸭、赤膀鸭、绿头鸭等。

数量不算多,大多几只几只的聚在一起,灵巧机敏,眨眼便不见踪迹。

斑嘴鸭即大家常说的野鸭。

在人工湖和天鹅湖也能看到,不过野生斑嘴鸭一般离人较远,大多在芦苇丛中穿梭,即使被发现也会很快游走,游客只能看到湖面荡开的一圈涟漪。

它属于候鸟,但有几只已经在花间集安家,预计明年会有可爱的鸭宝宝诞生。

除此之外,叶晗还在元主任的指导下,观测到了四只珍贵的白秋沙鸭。

它们和罗纹鸭群体刚好在同一片平行的区域,被七八只罗纹鸭挡住,在相邻的两排水杉树下游动,不仔细看完全看不清。

好在有望远镜。

叶晗调整了数次才观察到。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可爱的鸭类,长得太有特点了。

雄鸟的配色是黑白两色,头部为白色,然而眼周却是黑色,好似带了黑色的眼罩。

它的颜色和大熊猫的配色一样,特别可爱,所以大家也叫它‘熊猫鸭’。

白秋沙鸭看起来非常干净,体色纯白,只在背部和腹部有数条斑纹,像是穿着黑色的背带裤,拉风十足。

前胸鼓鼓的,和头部形成缩起的S型,体态优美,优雅漂亮。

叶晗观测的时候,它游着游着就会潜入水下觅食,然后叼着一条小鱼或水草出来。

性格十分活泼。

当它们在水面浮动时,倒映着林中的碧水清波,仿佛穿梭在森林中的小精灵,生动而唯美。

叶晗不由得感叹,颜值好高。

又漂亮又自带呆萌属性。

旁边和它一起的雌性就没有雄性那么好看。

它也有黑色眼罩,但体表大多是栗色,不像黑白那么分明。

不过在自然界,往往是雄鸟更美丽。

为了求偶成功,它们要展示自己华丽的羽毛,展示自己的舞姿等等。

曹主任介绍道:“白秋沙鸭,也叫斑头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W市观测到的不多,但喜欢它的人不少,每次发现都有大批观鸟爱好者前来拍摄。

你仔细看它头顶的冠羽,会随着泳姿来回变动。”

叶晗立刻拿起望远镜观察,发现果然如此。

当雄鸟昂首看向四周时,白色的羽冠是竖起来的;要低头下潜的时候,羽冠又被收起。

因频繁潜水,它的羽冠一会儿竖起,一会儿收拢,一会儿又竖起,如此来来回回。

叶晗忍不住笑了,这也太可爱了吧?

是不是害怕打湿它头顶毛绒绒的一撮。

可能对于鸟类来说,羽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她正在观察,旁边的元主任突然站起,连带着竹筏都晃了几晃,好在有船工稳住。

“老元,怎么了?”

“你看看,那边是不是中华秋沙鸭!”元主任的语气明显激动起来。

曹主任愣了一下,同样激动道:“哪里,你快指给我看。”

“在湖心岛右手边的芦苇丛附近,两只小白鹭的后方,和十几只普通野鸭混在一起,两只位于偏左的位置。看到了吗?”

曹主任按照那个方向重点观测了半天,才终于确认:“是,真的是!”

居然真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两人的心情都不可抑制地激动起来。

这是W市首次发现这一珍稀濒危鸟类,意义重大。

眼看着两只越游越远,曹主任忙道:“小洪,快给我设备。”

他要做好资料的保存,这绝对是今年以来林业局鸟类观测站最为重大的发现!

中华秋沙鸭,一般能叫‘中华’两个字的,地位都不一般。

比如中华水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