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一)(第3/5页)

待到热气逐渐散去,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的瓷器呈现出漂亮温润的青色,如玉一般雅致。老师傅上前一只一只的把它们拿出来,面带喜色。

这一窑还不错!梅子青!

正在观摩开瓷的诗书生们欣喜的道: “果然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葛洪看着瓷器,脑子里想到的却是那张看上去很神秘但是似乎带着某种规律的元素周期表。此为何物?他问鲍姑。

鲍姑也迷茫的摇摇头,不肯定的道: “似乎是某种合集与排列。”两人大眼瞪小眼,皆叹一声。

而其他人,更多的还是为了天幕上呈现出来的瓷器而痴迷,尤其是秦汉时期的人。

这瓷器看上去可真美啊。

“那么漂亮的颜色,梅子青……真的就像是枝头刚结出来的梅子。”美的感受是相通的。

不仅是士卿们,连老百姓们都为之倾倒。

嬴政看了看自己身边小几上正摆放着的犀角杯,忽然觉得这杯子虽然古朴端方有余,但似乎的确是没有那青瓷来得优雅。

“烧瓷啊……”他若有所思。

底下的士卿们眼睛一亮,看向他,眼中都写着期

盼。

想要!

赢政: ……那就烧吧。

建船一事也要继续摸索着,以后说不定能把拿瓷器去换钱的事情给提前一下。民间。

寡妇巴清原本是很慵懒的靠着榻看仙画,此刻都不由自主的直起了腰。

她眼中闪着光。

这倒是一门好生意。

因为现在炼丹的人不多了,她的朱砂和汞的需求量下降,正在谋求着要找新生意来做呢。这可不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巴清立刻打定主意,吩咐侍女将自己的得力干将们立刻叫过来。

【那使用得最多也最常见的白瓷呢?】

【当釉中的铁元素含量在1%以下,叫透明釉,白瓷就是用这个。白色的胎体加上透明釉,就可以烧成白瓷。】

【铁元素2%左右就可以烧成青瓷,4%左右就可以烧成紫金釉,再高一点,胎体再黑一点,那就是黑釉。】

【可见,铁元素对于瓷器的影响有多大。】

白瓷看上去细腻晶莹,十分莹润,汝密的白瓷被认为是“中国白”最好的代表。紫金釉的釉面是紫色,又带着细致的金色纹路,看上去高贵大气。黑釉色黑如漆,黝黑透亮,古朴优雅,尤以宋朝建窑所出为最佳,也被称为乌金釉。

【还有一个就是青花瓷。】

【元青花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选用的颜料是苏麻离青,来自于中亚地区的一种矿石,它含钴但也含铁。】

【后来,郑和不再下西洋了,苏麻离青就没有了,后来烧出来的青花瓷品质下降。因此元青花和明前期的青花在古董市场上动辄拍出天价。】

【高温的时候,青花料里面的铁元素会出现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结晶斑,深入到胎内。这也是鉴定元青花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元代青花瓷瓶的花纹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黑色的斑点。甚至无需放大镜。

这些就是铁元素在高温下留下的痕迹。

【如果能够熟悉这些元素,熟悉这些元素在不同温度不同环境的变化,那么就能随心所欲的烧出很多漂亮的瓷器。】

【这就是化学在瓷器上的运用。】

… …

在景德镇,在龙泉,在禹州等等名密所在地。

烧窑的老师傅们和工匠们从来不觉得仙画会和自己赖以为生的工作产生联系。从开始到现在,都看得极其的投入,甚至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

到了这时,有老师傅忽然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燃烧不充分,对,就是燃烧不充分!

他想要立刻飞奔回家,去试验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想到仙画还没看完,又生生的停住了脚步。也有老师傅恍然道: 原来如此,这黑斑居然是因为这个。

更有工匠们有些沮丧: “铁、元素……可是怎么知道哪些釉料和原料是含铁多或者含铁少呢?”感觉这知道了和没知道也没什么区别呀。

倒是有人坚定了信念: 万物都有规律,其中自然也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发现。他打定主意,如果仙画后续不提的话,那他就要自己研究!

【既然说到了瓷器,那就索性多说一点。】

【瓷器一直都是华夏对外出口的大项,可以说是纯纯的给国内赚钱。元明两朝在这一项上,最起码赚了数十亿的银两。】

在当时的欧洲,王室和贵族们会专门在皇官以及城堡中开辟华夏瓷器收藏馆。

华夏瓷器,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最疯狂的当属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

他召集了全国的炼金士: 用石头给我炼出金子来,我需要大量的金子,去买东方华夏的瓷器。

他派外交使臣前往普鲁士: “尊敬的普鲁士国王陛下,我们陛下愿意以六百个全副武装的龙骑兵换您收藏的151件华夏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