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江山如此多娇(十一)(第3/4页)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他很难想象这样的灾难。

还是咱们这边好,都没多少山,也适合种地。大家也都庆幸无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运的出生在一个风调雨顺的肥沃平原上。生活在山区的人就无比的担心。

咱们这儿不会发生这样的泥石流吧?好像没听说过。

有一户村庄,却集体变了脸色:“里正!咱们这儿好像就是这样扇形的山麓!”

他们是百年前逃难到这里的,见这边还不错就索性安了家,因此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泥石流。

不过,的确有一些地形蛮像的。那怎么办?大家陷入到了惶恐之中。

在他的安抚下,大家这才逐渐的平静下来。

里正的眼神略过后面的山,带着些忧愁,心里却已经想出了好几个主意。

得让村民们多种树,然后把占了沟道的一些房子给清出来,再有就是让人在雨天巡逻示警。这样的话,应该能好一些吧。

【比泥石流更可怕的,当然是地震!】

东汉,太史观星台的大殿中。

一座青铜制成的仪器放在中央,上面盘踞了八条雕琢精致的龙,分别对应着八个方位。有小内侍坐在旁边密切关注着这仪器的动向。

不过,它一般都是安静的,因此小内侍也难免有些昏昏欲睡。

但这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让他清醒了过来,定睛一看,却是其中一条龙口中含着的铜球掉了下来,掉在了下面的蟾蜍嘴中。

小内侍睁大了眼睛,慌忙爬了起来,朝外冲出去。

得到消息的太史令张衡迅速通报皇帝: “陛下,西北方向恐有地动发生。”

群臣惊异:可此刻风平浪静,毫无地动迹象,太史令怕是看错了吧?

包括皇帝在内,都不相信张衡。

但几天过后,快马驶入洛阳: 报——!陇西于三日前发生地动!

皇帝这才相信了张衡的地动仪是真的有用: “陇西距此有将近千里,卿之地动仪果然乃神器也!

【刚刚出现的就是东汉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据说,哪个方位发生地震,相对应的龙口中含着的珠子就会掉到下方的蟾蜍嘴里。】

【这听上去就挺玄妙的。】

【可惜他的这个地动仪实物并没有留存下来,只是从一些史料典籍中有相关的记录。现代科学家们仿照着描述做了一个,但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报告地震的作用。】

【于是,地动仪后来就从教科书上移出去了。】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什么样,到底有没有用,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

【可以确定的是,他之所以发明出这个东西,正是因为东汉那时候地震很多,从公元107年到公元125年,十八年里几乎年年有地震。】

原本站在地面的人都纷纷跌倒在地,地面开出巨大的裂缝。木建的房屋全部倒塌。

有人凄厉大喊: 地龙翻身了!大家赶紧逃啊!

旁白声响起:

“永宁元年,郡国二十三地震。建光元年九月己丑,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地坼裂,坏城郭室屋,压杀人。”①

【想想,能波及到二三十个郡国的地震,那得严重到什么程度!】

【后来的地理学家们有研究,表明那一段时期应该是华夏历史上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东汉。

邓绥正在和一些重臣在一同观看仙画,其中就有张衡。

哀家怎么没有见过这地动仪?她问。

张衡连忙道: 太后,这应该是微臣之后所为。”这句话讲起来实在有些别扭, 微臣现在只是有这个想法,但究竟如何做还没有想清楚。

邓绥颔首: 你尽快做出来,若是真有用,必有重赏。

她的眼中闪过愁绪。

没想到接下来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地震!

她对重臣们说道: “众卿家,这些地震虽都是后续发生的事情,但咱们也必须商量出一个赈灾的章程来。日后可以直接照着章程做事,有例可循,就能节省很多功夫。

群臣们躬身: “太后圣明!”

仙画一出,他们再也不叽歪邓绥是女子、后宫不得干政之类的话题了,服从性一下子高了很多。邓绥极为满意。

只有张衡还在拧眉思索,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路小柒放了一段地震成因的小动画。

“地球分为六大板块,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

这六个板块都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软流层会发生轻微的运动,那六个板块自然也会相应的产生运动。

这也可以解释大陆的成因。

几大板块不断地漂移、碰撞。

当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碰

撞挤压时,地面隆起,就形成了如同高耸屏障一般的喜马拉雅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