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上可九天揽月 (五)(第3/4页)

【反正,学说也不过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而已。懂的都懂。】

西汉。

太常令落下闳没想到自己捣腾出来的浑仪居然也能登上仙画,一时间惊喜之极。

汉武帝刘彻听到了落下闳的名字,开怀大笑: “落下闳,不枉朕把你从川蜀之地召来,做得不错,赏十万钱!

他对有功之臣一向赏赐颇丰。

落下闳连忙道谢。

汉武帝又问起浑仪: 等改日朕去太常寺,你给朕演示一下。

落下闳: “喏。”

他一脸焦急的想要看到后世的那些天文仪器,刘彻自然看出来了,安慰道: “无妨,朕已命笔吏将其中出现的物件全都记下。到时候你可以去宫中尚方令,酌情制造。

为什么要酌情?

落下闳自然感激涕零,心中狂喜——过去的一年,大汉的农学和医学发展颇为迅速,让他看了都要眼酸,现在终于轮到天文了吗?

东汉。

邓绥对张衡道:仙画一定会提起太史令的浑象仪。话音才刚落,殿中几人就听到仙画提到张衡的名字——

【现在一提到浑天仪,咱们浮现出来的就是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张衡发明浑天仪,似乎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很笼统,不够精确。】

【张衡只是改良了浑象。】

【但是!他造出来的水运浑象仪特别的牛,堪称一绝。】东汉,天文台。

张衡非常激动,因为他所设计和制造的水运浑象仪已经完成,马上就要到验证它是否好用的时刻了。

这水运浑象仪占地非常大,他们将它放在一间暗室内。它大概柜子大小。

在最顶端,立着和浑仪类似的圆形仪表,上面的对应位置上标注着日月星辰。而在下方,却是各种精密的木制机械——机轮轴、时刻钟鼓轮、报刻司辰轮、枢轴等等等等。

这些小配件构造有的是让水流通过,带动浑象仪的运转,有的却是为了运转后的报时,各司其职,结构严谨。

时辰到了。有小吏报时。

张衡深吸一口气:那立刻开始。

启动浑象仪——!

随着这道悠长的声音,立于暗室中的浑象仪被启动了,漏壶里的水开始流入到其下的沟槽内,在水力的推动下,各种机轮慢慢的转动起来,一层带一层,最终带动最顶端的球体开始转动起来。

球体并不是单一的一层,先是代表着月亮的那一道开始动,然后是太阳、是星辰.…每一道转动的速度还不一样。

一个时辰后,在旁边观测的小吏跑出去:“长庚星初现于天空……”

他精准的报出了长庚星也就是金星在浑象仪上现在运转到的方位,而在外的星官立刻观测天象,发现实际中的金星现在真的是在这个方位。

张衡立刻又让星官们测了其他的几大行星,在浑象仪上的显示和现实中的方位都相差无几。这就是一个实际的星象模拟演示器!

监测了一晚

上之后,张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论,兴奋的对星官们道: “往后,即使是看不到星辰的白天,我们也能知道它们正处于头顶的哪个位置了!

邓绥颔首表示赞同: 第一次看到太史令研造的水运浑象仪,本宫就觉得不凡。的确是堪称一绝。

那浑象仪现在就摆放在司天台内,她偶尔也会过去看两眼。

邓绥本就对天文颇为喜爱,有的时候为政事烦心,去看看日月星辰的运行,感受到来自于宇宙的浩大,便会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些事情不算什么。

心境都能开阔不少。

“臣也只是在耿寿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而已。”张衡谦虚道。太史令无需过谦,耿寿昌的浑象可不如你的精巧,而且也并非水力驱动。

后世之人没见过耿寿昌的浑象,她是见过的,简单类似浑仪。并不是说耿寿昌的做得不好,而是张衡的改进实在是将浑象仪提升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不可同日而语。

· …

【水运浑象仪不仅特别的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装置很有意思,叫做瑞轮莫荚。】

【莫荚是一种传说中的植物,传说它每天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到十五片之后正好月半,接下来就每天掉一片叶子,掉完之后就正好是月底。】

瑞轮莫荚用金属制成,立在浑象仪的后面,同样受到水流的带动。

每日的子时,它的叶子会立起来一片,直到每月十五日时,整个杆子上长满了叶子。

而接下来的每日子时,它的叶子会随着机械的松动掉落一片,到月底又变成了光光的金属杆。这就是一个汉朝版本的机械日历!

“哇,这是怎么做到的?”天幕下响起一片惊叹。

说实话,刚才的浑象是复杂的,而且还牵扯到一些天文知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看不太懂,只知道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