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三)(第3/3页)

因此,他看这一期的仙画看得特别的认真。

听了这番话之后,倒是让他稍微福至心灵的想到了点什么。

“工”啊!

一下子将士农工商的藩篱打碎,恐怕会引起士林震荡。

或许,先从提高官营作坊的地位开始吧。

【汉朝过后,隋唐也有两种农具一直被提起,甚至到现在还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可以看到。】

【一个是水转筒车。】

【水转筒车就是水车,利用水的力量来带动车轮,将河里的水自动的导入水槽然后再灌溉到田里。这种工具诞生于隋朝,完整于唐朝。】

【它是不需要人力来操纵的,很精巧,古代版的全自动灌溉!】

巨大的木头制水车立在河水中,而河边就是整齐的农田。

有妇人拿着衣服在水车旁的小石阶上洗,水车在流水的带动下缓慢的转圈,发出吱口的轻微声响,水被水筒提起来,然后转上去再倾倒在水槽中,流向河边的田野。

妇人们欢声笑语,根本不觉得身边的水车可以自动运行是多么神奇的一幕。

这对于她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李世民抚须,满意的

点头,眼睛里都带着笑意::我就说,我大唐的农具也不差的。风机防火,风入口水热处

水车,他在民间的时候经常见到,尤其是河流繁多的南方地区。

被仙画提到,与有荣焉。

他问众臣:“众卿家不妨猜一猜,接下来的那件会是什么?”

他心中已有自己的答案。

几位对民生颇熟悉的大臣,比如房玄龄、魏征对望一眼,异口同声的说:江东犁!

李世民乐呵呵的:“朕也觉得是江东犁。”

江东犁原本是江东地区的农人用的一种农具,后来因为好用,慢慢的推广到了大唐其他的州县。

可是,路小柒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家都失望了———

【除了水车之外,曲辕犁同样是让华夏百姓使用了千年的好东西。】

【它的最初发明者已经不可考,只知道是源自于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他们将直辕和短转改为了短轨和曲辕,然后在前面安装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整架辕变得轻便小巧而且转起弯来很灵活,即使是女子也可以轻松操控。】③

一个看上去小巧的农具出现在了天幕上。

它的形状和线条并不复杂,但每一个弧度和角度看上去都那么的恰如其分,似乎已经无需再做任何改动。

就该是这个样子。

——贞观的君臣们在失望之后,又笑了起来。

这曲辕犁,原来就是江东犁!

【一般史学家们认为,曲辕犁出现是农耕工具成熟的标志。】

【但换个话来说,就是已经也没太多可以发展的空间了。宋元两代只是在这些农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节的改进,而明清两代也没什么创造性的农具出现。就像是技术发展到头了,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比如进入到蒸汽时代,才能引发更多更大的进步,不然不进则退。】

一说到这里,路小柒的声音就带上了嘲弄的沧桑和唏嘘。

【可惜的是,革命是有了,但和我们无关。】

朱元璋扶着脑袋,只觉得脑壳疼。

上—期仙画最后一段还历历在目呢。

怎么又来了?!

别骂了!别骂了!

-……-

【好了,往事不要再提。】

【我们再来说从亩产一百斤到亩产四百斤,古人们做对的第二点,那就是古代的优秀农学家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总结并且引进和培育了更好的粮种。】

此话一出,观看仙画的各朝各代帝王们眼睛都亮了。

这个好啊!

之前的赵过看得大家都眼馋。

若是本朝的人才,那可以提前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