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外代理权(第3/4页)

怎么样,请问罗同志,你愿意和我公司合作吗?”

罗旋沉吟道:“我只能有前提条件的,答应你接手海外销售代理权。

而不会同意贴牌生产……当然,如果另外签订一条协议,只做贴牌,也是可以的。”

“但绝不会同意,将我们的直销产品的代理权,交给你的同时,一边还替你贴牌生产。”

对于这一点,

罗旋说的很坚决,“那样的话,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最终引发不同系列产品同质化、甚至是窜货。”

向生听完,

心里不由暗自吃惊:没看出来啊!

眼前这位年轻人,心思可真够缜密。

他不禁考虑的极为全面,而且知道不同销售渠道的产品,款式、质地还不能同质化。

更让向生惊讶的是:罗旋居然还知道贴牌生产,这种操作模式?

大陆果然藏龙卧虎,不敢小觑。

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外商进来投资办厂……至少在表面上,是不可能允海外许独资办厂的。

因为这是一个大方向,谁也不能违反:绝不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

这是高压线。

就像眼前这位向生:他其实很了解海外家具市场的风向、以及价格体系、运作模式这些方面。

而且在向生手里,还有一些最新款的家具设计图纸。

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去东南亚找一个生产厂家,给他贴牌生产家具。

甚至是直接开办一家工厂都行。

但信奉“商业渠道万万条,只求把其中一个环节做专精”的他,并不想介入生产环节。

这和国企追求‘大而全’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擅长在流通领域发挥专长的公司,一旦介入生产环节之后。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节约了不少的采购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

其实不然。

销售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它们需要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理念都是截然不同的。

开办一家家具厂,需要涉及到土地是买工业用地,还是租赁厂房?

是和当地签订几年的保税协议、还是直接报税?

另外什么投资环境是不是安全、稳定。

还有工商,环保,税收、工人的日常管理,生产安全保障,消防、人事、财务管理,供应链的畅通、物流中转……这些方方面面的琐碎事情。

哪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点的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产销环节的停滞。

哪有那么简单!

向生擅长在流通领域厮杀,如果让他分出精力去涉足生产领域的话,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分心。

结果就是眉毛胡子两头抓,啥也整不好。

按照向生的打算:只要天竞时兴家具厂的产能跟得上、能够及时把货物装船就行。

而向生自己的贸易公司,只管去拿订单、去海关报关,最后收钱就了事儿。

这才是他应该干的,而且也能干的好的份内之事。

“那么这个海外总代理权的协议,该怎么签订?”

向生知道糊弄不了对方,而且他也没想捣鬼。

只不过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商人的本份。

可目前,

在整个交易展览会的主办方那里,就没有现成的、所谓的《国营xx厂产品海外总代理权》合同模板。

所以,

要想签订好这份合同,贸易商和生产商还得在现场商量、敲定每一个细节。

“保证金300万元。”

罗旋开始漫天要价:“海外市场年销售额,不得低于500万。”

“讲咩啊?矼多保证金……怎么可能?”

向生哈哈大笑:“罗同志,我们公司和你们厂,对于现金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把这么一大笔保证金交给你们厂,我一年得付多少的利息?”

向生是港商,他考虑问题会从纯商业角度方面去下手。

而罗旋这边是集体性质的企业。

对于资金需求方面的东西,并不在这类企业的考虑范围之首:能被上级信任,这才是它们首要考虑的东西。

比如天竞时兴家具厂,如果没周转资金了。

那就向公社、向十里铺公社打报告,申请财政支援就是了。

甚至都不用向县里伸手。

十里铺公社可以从别的工矿企业账户上,挪用资金给家具厂,让家具厂拿去周转就行。

哪需要谈什么利息!

兄弟单位么。

反正大家都是同属一个老板,那些工矿企业账户上的钱,又不是他们的。

现在让他们拿出来,谁敢不掏?

惹毛了的话,十里铺公社甚至可以搞集资、可以让全体干部职工,包括教师生产队的社员们……

嘿嘿,都懂的。

而流动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