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团年吃八大碗(第3/4页)

好在塞北很是注重礼仪,大家伙儿可以狼吞虎咽,但却没有人在桌子上争抢。

好在没有那种拿着陶罐过来,一把就将菜倒进自家坛子里、打包带走的家伙。

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各自呼朋唤友的、组建成一桌一桌就餐。

而罗旋、张晓丽,彭勇还有2位来自于巴蜀的厨师,以及本地的2位厨师。

加上汪春花、窦建德,还有李会计,一共10个人,则另坐一桌。

这一桌子上的菜,和社员们的菜品不一样。

因为那两位厨师,是来自于巴蜀的人,他们吃不惯本地的八大碗。

因此这两位厨师,便按照巴蜀过年那边的习俗,做了个九大碗!

比人家的八大碗,还足足要多出一碗: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

蒸整鸡,蒸整鸭、蒸肘子。

豆瓣膀,还有甜烧白、和咸烧白。

生产队的社员们吃的八大碗,而生产队的干部们,则是吃的九大碗。

原本,大家伙儿都很反感搞特殊化。但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对罗旋他们另开一桌席面,却毫无怨言:

那一桌宴席,

是人家罗旋自己掏钱置办的。而且掏钱的时候,是在饭店里、当着大家伙儿的面。

罗旋把30块钱,当众交给李会计,让他做到饭店的公帐里面去。

而罗旋之所以这样做,

一来呢,是好让远离故土的那两位巴蜀厨师,能够在塞北好好过个年。

二来呢,

也好让本地那两位厨师,也见识一下真正的巴蜀宴席菜品,以便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厨艺、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宽一些他们的见识。

其实单独摆这么一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因为十里铺生产队的知青点,已经修建好了。3孔崭新的土窑,一字排开的,坐落在村外的一处山崖下。

所以这一桌宴席,也可以算成罗旋和张晓丽、以及彭勇三人的乔迁之喜。

喜迁新居,摆一桌子酒菜。

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饭店的大堂里面,全体社员们都在尽情的享受着、或许是他们这一辈子以来,最为丰盛的一顿团年年饭。

大家正吃的热火朝天。

忽地饭店大门口的棉帘掀起,涌入黑压压一群人来:“师傅,你们今天还做生意吗?”

李会计和白富贵婆姨,赶紧起身迎了过去,“做啊!我们这个饭店,本就是为南来北往的司机朋友们,提供周到服务的。

所以我们饭店全年无休,哪可能不做生意呢?”

等到进来的十几个司机,看清楚了,大堂中摆着的宴席。

他们不由有点局促起来:“原来你们这里,是在办结婚宴啊?那你们还顾得上给我们烩菜、炖菜吗?”

原来,

十里铺饭店,今天因为是过大年,所有的玻璃窗上都贴上了崭新的剪纸。

而且院子内的小彩旗,也全部换成了崭新的旗帜。

让人一眼看上去,很是喜气洋洋的。

再加上在饭店外面的屋檐下,还放着秧歌队的铜锣大鼓、唢呐彩带这些道具。

才使得这些想来吃饭的司机们,误以为饭店里有新人结婚、正在举办婚宴。

在这个时期

能在饭店里包场、然后宴请几百位宾朋的人,寥寥无几。

然后司机一看桌子上的菜品,心中顿感自卑:人家摆得起八大碗这种席面的人。

来头定然不小!

而十里铺饭店接到了这样的大单,怎么可能还在乎、区区十几个司机在吃饭呢?

因此,

那位明显不是汉人的司机,才有这么一问。

白富贵婆姨笑道:“怎么,司机同志,您还嫌弃我们这个八大碗,拿不出手吗?”

“啊?”

为首的那位满脸络腮胡的壮汉,闻言吃了一惊:“我们也可以吃八大碗?”

“当然!”

李会计上前,扶着对方的胳膊,请他们坐下。

白富贵的老婆很有眼色,她看见四位厨师,正在桌子上推杯换盏说的起劲儿。

心中很是疼惜、这些辛苦的厨师们不容易的,白富贵婆姨。

便自发的承担起了上菜、端馍馍米饭的杂务。

好在这些八大碗的菜品,全是蒸菜。白富贵的婆娘,手脚又麻利。

三下五去二的,便给司机们整治出了一桌席面。

“来来来,我代表我们十里铺饭店,全体职工。”

李会计给司机们敬酒:“祝你们一年四季平平安安、岁岁年年畅通无阻!”

这些蒙古汉子也是爽朗,纷纷站起身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敬完三杯酒。

李会计随口问,“今天都大年三十了,你们咋还在路上跑?”

那个司机叹口气,“别提了,我们这趟拉煤出来,一路上不是爆胎、就是断轴。这才使得我们大过年的,也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