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腊肉换经书(第2/3页)

腊肉、香肠本来就够咸了。

罗旋还准备把华阳老道的盐巴,给统统用光。

正在此时,

灶房里那道声音再度传出:“今以肉为贵,道经易一束。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放着鲜美的腊肉香肠不吃,你去祸害人家的盐罐子做什么?”

只听见姬续远在灶房里笑道:“至于方才你说的经书,只要小友不是拿去五谷轮回之处糟践了,或是当作引火之物,便是授予了你,有又何妨?”

姬续远所说的这几句,其实是杜甫苦寒之际写下的诗句。

只不过,博古通今的姬续远,将其中几个字,稍稍改动了一下。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也是颇为应景:罗旋手里提着的香肠,只有短短的一截。

要是蒸出来让在场的4个人吃的话,那显然是只能塞牙缝的。

如果是焖一锅米饭,将香肠切成丁,这样一来,就是一锅香喷喷、油汪汪‘香肠煲仔饭’了。

至于那块腊肉,到时候再多放点尖椒,不也能炒上一盘菜吗?

巴蜀男儿一般都有一手不错的厨艺。

厨房里面除了姬续远,自小双手不沾阳春水之外,仙风道骨的华阳老道,他的厨艺其实着实也不低。

甚至他还能把姬续远带来的几块儿豆腐干,都能炒出肉丝的味道来。

香肠煲仔饭,

尖椒炒腊肉、清炒蘑菇、芹菜香干。

华阳老道也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一块鲜豆腐,又做了一个青菜豆腐汤。

四个人,就着三菜一汤,吃的是酣畅淋漓、舒舒服服。

罗旋先前已经吃过午饭了。

但是说实话,这个华阳老道的厨艺确实高超,所以罗旋忍不住给又自己塞进去两大碗米饭。

吃完饭,各自再喝上一小碗豆腐汤,搜搜缝。

“舒坦!”

姬续远摸摸自己的肚子,满脸心满意足的感慨道:“看来这个吃饭呐,还得大家伙儿坐在一起,你争我抢的,粗茶淡饭也能吃的人舒舒服服的。”

“嗝~”

华阳老道也笑道:“咱这南华宫,想当年,每日里前来吃斋饭的善信,那是摩肩接踵。

整个饭堂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哪一天不蒸上个十大甑子饭,都应付不下来这么多的香客。”

姬续远摆摆手,“你呀!真是如同这位小哥所说,朽木不可雕也!”

“如今是啥气候,扯什么‘旧’,的?但凡提及一个‘旧’字,都是不好的、是会被所有人鄙弃的。”

姬续远道:“如今是新时期、新社会,大家都追求过上一种新生活。牛鼻子你要是还总是怀念以前的‘旧’日子,老是拿旧事出来重提的话……我估计总有一天,你会随同旧日的一切,被大家伙儿毫不留情的埋葬!”

这个时期,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在大家的观念认知之中,确实如姬续远所说的那样:只要带着个“旧”字的一切人和事,都被认为是落后的、是不好的。

现在,大家都在拼命追求一些全新的东西。

不仅仅如此,甚至带着“小”的人和事,同样也是被大家所鄙夷、会被大家看不起的。

比如说立下的志向要大,干什么事也要大;做什么工程,同样也是要大!

炼钢要大,成绩要大。

连干活,也得大。

刚才在灶房门口,罗旋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就是在提醒华阳老道看不清方向、对事态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罗旋这是在提醒他,说他对风向变化,华阳老道没有保持足够敏锐的嗅觉。

对俗世向来不感兴趣的华阳老道,没意识到这些问题。

但在红尘里打滚多年的姬续远,却知道罗旋刚才的话里面意之所指。

吃完饭。

罗旋怀里揣着一本《通玄真经》的手抄本,心满意足的出了南华宫的大门。

灶房里,

姬续远低声问华阳老道,“方才你摸骨摸的如何?”

华阳笑道:“唔,还不错。此子的根骨奇佳,就是太虚了一些。”

姬续远沉吟道:“身子骨底子不错便好,至于虚了一些,以后教他几套八段锦以强身、一套‘冲虚内息功法’以健体,慢慢调教他就是了。”

华阳老道和姬续远二人,在屋内说话。

而此时,罗旋与杜鹃已经出了道观大门。

杜鹃问罗旋,“咱们来借用一下这道观里的锅灶,给人家捐上一些米面,也是应该的,你怎咋还拿别人的书呢?”

罗旋笑笑,“我这不是拿,是借。我借来看看,使得他们道家的思想得以传播开去,让他们道家的学说能够传承下去,这也是好事儿啊。”

“哦,杜鹃姐,昨天我让人给你家捎去的暖水壶、香皂,还有洗头用的洗发膏,这些东西,你们都收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