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训话(第2/3页)

胡焕新搔了搔头:“嗯,我知道了。”反正以后有什么事,绝对不能违法犯纪走偏门,要光明正大地行事。

魏民与乔亚东挺起胸膛,大声道:“是!听到了。”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力量是可以团结的,有哪些规则是可以利用的,这些都得先想清楚。

陶南风与萧爱云对视一眼,也点头应允:“嗯,我们听到了。”

陶南风是个读书人,父母在高校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哪里听说过这样的“阳谋论”?当真是触动极大,一瞬间联想到了许多。

继母故意让陶悠受伤,想让自己顶替上山下乡,那是阴谋,上不得台面。自己为什么要退缩?只需向就业办、上山下乡办的领导反映情况、求助询问,让她们的阴谋暴露在阳光下,自然就不能得逞。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心中有光,正大光明,再大的阴谋也不过是魑魅魍魉、雕虫小计。

眼见得知青们心有触动,向北知道他们都听进去了,这才话风一转:“最后你们发动群众的力量,一起把腊肉分了,这就是阳谋,很好。”

魏民被向北训得心服口服,陡然听到这一句肯定,激动得满脸放光:“向场长,你也觉得我们做得好?”

向北点点头,看一眼陈志路:“懂得发挥伙伴的优势,也算聪明。但是……你得明白一点,你是个男人!”

说到最后一句话,他的声音陡然提高,身上的煞气仿佛冬日寒风一般,凛冽无比。

陈志路感觉有尖刀刮过脸颊,生疼生疼。

有一句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读得好、能够做学问的人,往往不是聪明人,而是肯下苦功的“笨”人。

陈志路读书不行,但他的确是个聪明人,但也正因为聪明,总想偷懒、寻找最短路径。在一帮知青中,陈志路不喜欢遵守规则,喜欢搞些新鲜花样。

在他看来,一切能够为他所用的皆可用之,没什么不好意思。

可是向北严厉批评他了!

如果是老师、家长的批评,陈志路或许会当成耳旁风。但向北不一样,他是战斗英雄、尖刀连连长、为知青们复出、领着大家一起谋福利的人。

灵魂被拷打、羞耻心被唤醒,陈志路的头恨不得埋到了胸口。叫陶南风一起去偷腊肉,这事儿他做得是不地道。

作为一个男人,保护女人、爱惜弱小是职责所在,他却利用了陶南风对自己的信任,带她做出偷东西的事情,差点酿成大错!

想到这里,陈志路走到陶南风跟前,深深鞠躬,声音有些颤抖:“对不起,陶南风,是我错了。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护你,把你当妹妹一样爱护。”

陶南风没想到向北这一场批评会如此深刻,她后退半步,嘴唇紧紧抿着,摆了摆手,轻声道:“没事。”

向北看着萧爱云半天没有吭声,吓得萧爱云眼圈一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向北轻叹一声,他在军中打交道的都是男儿,从来没有和年青女性相处的经验。原本不愿意责备萧爱云,但眼前这六个知青都年青气盛,各有各的问题,今天若不说通说透,就怕将来出更大的问题。

这些都是农场的未来,他们成长、成熟了,农场才有美好的未来。

“萧爱云,你的问题是……自不量力!”

这下好了,萧爱云强忍着的泪水一下子掉落下来,整个人抽泣起来。

向北的眉毛拧紧,硬起心肠继续道:“有多大的头,那就戴多大的帽子。你身手不灵活、力气不大,凭什么主动加入偷腊肉的团队?”

萧爱云不敢还嘴,继续哭泣。

“因为陶南风可以依靠,所以你就非要跟着。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加入增加了旁人的负担?你的这份依赖,给陶南风添了麻烦。”

陶南风张了张嘴,想要说自己并不介意,却被向北用眼神制止。

“陶南风不拒绝你,那是她对你的情谊,可是你却不能只顾自己,是不是?”

萧爱云“哇!”地一声哭出声来,一边哭一边忏悔:“对不起,是我错了,是我不对,我检讨,我深刻检讨。”

窗外、檐廊下,站着一排知青,都趴在窗边倾听着。

第一次听到向北训人,第一次有人如此严厉、毫不留情地指出大家的问题,在外面偷听的知青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

一丝儿异响都没有,只听到雪落在地面、屋顶、树梢的声音。

“沙沙……簌簌……”

向北最后看向陶南风,目光中带着丝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温柔。

“陶南风,要学会拒绝,不愿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勇敢说不。你若不懂拒绝,将来会很累,明白了吗?”

陶南风抬眸与他目光相对,向北脸颊的伤疤像一条红色的蚯蚓,黑色的缝线扭曲而张扬,破坏了整张脸的美感。可是看得久了,陶南风竟觉得有些亲切,一点也不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