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奏疏与僧(第2/3页)

他们已经被资本异化了,成了金钱的奴隶。

脱离大夏,他们则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来消化他们堆积如山的香料。

当香料不能变现成金碧辉煌的宅院、妩媚多姿的女奴、香甜可口的食物乃至顶级的瓷器茶叶时,他们会无比焦虑。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外如是。

河东这个五代动乱策源地现在乖巧得有点离谱。

听望司的人满河东转悠,想抓一些“反贼”,但收获寥寥。

邵树德也不太喜欢这种特务统治,叮嘱他们别费劲了。

河东没被打烂,没有彻底清洗,没有掀个底朝天,这是事实。

太子与河东的人走得很近,这帮上车较晚的人积极投向太子,这也是事实。

但邵树德不在乎。

就在十天前,他在洛阳南郊阅兵,欢声如雷。

是的,禁军已经换过一轮了,大夏开国后入伍的新兵越来越多。他们上过战场,基本上每个人都见仗不下三次,战斗经验十分丰富,战斗力依然首屈一指。而这些,都是在邵树德的带领下完成的。

尤其是西征之役,他们在无上皇帝的带领下所向披靡,勇不可当。

谁给他们带来了荣耀,这个天下是谁的,禁军儿郎们分得很清楚。

没人能动摇邵树德的地位,在他死之前。

看完所有奏疏后,邵树德闭上眼睛,默默感受。

从字里行间,他仿佛看到了他统治的这个帝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真的怀念啊!

自同光元年回京后,拘束在两京之中已经整整五年了。

五年的时光,群臣们都非常满意。

因为帝国的定海神针在休养生息,在持续给他们提供参天大树般的庇护,令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做以前不敢做的很多事情。

但帝国的掌舵人想出去看看他的国家,他愈发不想被束缚了。

当然,在离开之前,有些事情还需处理一下。

十月十八日,邵树德在紫薇宫紫宸殿召见了象雄来使没庐觉。

“铁哥真的这么狂妄?”邵树德站在舆图前,问道。

“他拉拢了觉臣氏的人,普兰的土王被他三言两语说动,说要为他修红堡。山南那边来了几个王公——”没庐觉说道。

“如何?”邵树德问道。

他已经了解过了,觉臣氏是象雄地区的另一个大家族,羊同人。势力比不上没庐氏,但更为专一,毕竟没庐氏迁移了很多资源去逻些,与一直扎根象雄、仲巴拉孜一带的的觉臣氏并不一样。

“山南王公不是很热情,但也表示臣服,进献了子女、贡物。”没庐觉说道。

“如果只是这种程度,倒也不算什么。”邵树德说道:“不要告诉朕,你们拿他没办法。”

“陛下说笑了。”没庐觉说道:“铁哥不信任没庐氏及于阗派到他身边的僧兵,招募了觉臣氏的很多族人,今年又遣人至山南,招募亡命之徒,扩充卫队。”

邵树德静静听着。

没庐觉偷偷瞄了他一眼,继续说道:“他如此疏远拥立老臣,实在让人寒心。”

“有些鸟,不想一直被人关在笼中。”邵树德说道:“你们是不是苛待他了?”

“绝无此事。”没庐觉叫屈道:“家尊特地征发奴隶,为他修建了一座漂亮的宫殿,进献了很多财物。国中大事,多有请教。做到这般程度,铁哥若还不满足——”

“你待怎样?”邵树德转过身来,看向没庐觉。

没庐觉下意识觉得有点毛骨悚然。天不怕地不怕的吐蕃汉子,像是被猛兽盯上了一样,很不舒服。当然,他知道无上皇帝的这种杀意不是针对他。

“但凭陛下做主。”没庐觉乖巧地说道。

邵树德定了很久,最后才摇了摇头,道:“世子还小,不宜轻举妄动。”

没庐觉低下了头,恭敬聆听。

“朕派个使者随你回象雄,敲打一下铁哥。若他还执迷不悟……”说到这里,邵树德沉吟了下。

没庐觉抬起头,静静等着。

“就送他出家为僧吧。”邵树德轻描淡写地做出了决定。

出家为僧,当然不是很保险。噶尔丹小时候就去西藏学习佛法,不在家。但在27岁那年,因为兄长被杀,他不还是还俗,回到部落,取得大权么?

铁哥如果出家为僧,随时可以还俗,还是有隐患。但在如今的形势下,也不好公然杀了他,毕竟他还年轻。

暂时只能这样了。

“遵旨。”没庐觉应道。

作为大家族的代表,他们非常恭顺,比吐蕃赞普后裔还要恭顺,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但这就是眼光问题了,没庐氏的人非常清楚大夏雄厚的实力,不想违逆汉地狮子赞普的意志,至少现在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