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要体面(第2/3页)

……

邵树德在前往敖东城的路上收到了消息。

此时随驾的除了文武百官、宫廷卫士之外,就只有佑国军一部万人。

银鞍直被一分为二,一部由储慎平率领东行,增援秦王邵承节围攻渤海中京;一部由夏鲁奇统率,西返七圣州,增援营州蕃部,围捕阿保机。

其实阿保机来没来不太清楚,但契丹人确实突入七圣州境内,烧杀抢掠,煽动叛乱。

飞龙、金刀二军自西向东,黑矟军、沙陀兵自南向北,银鞍直、营州蕃兵、契丹仆从自东向西,开始缩小包围圈,搜索契丹人的踪迹,打算围杀之。

这两处其实都是次要战场了,邵树德也不是很关心。

之所以把银鞍直派出去,还是为了攻灭渤海之后打算。

银鞍直的军士,并不是普通武夫。他们待遇好,装备好,身体素质一流,战力强劲,至少一半人都是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沙场老手,还有一半是从小习武的豪强、将官子弟。邵树德又经常督促他们训练,给他们上课,与他们一起复盘战术,说是“随驾版”讲武堂不为过。

说白了,这都是军官种子——事实上这些年也放出去了不少人,仕途都很顺遂。

渤海覆灭之后,短时间内局势不会稳定,必须给地方官员军政一把抓的权力。这种事,给别人不太放心,只能从银鞍直里面挑人了。这会把他们放出去,给个立功的机会,后面直接任用,也有个说头。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邵树德真正关心的还是渤海上京这个主战场。

辽东北部打仗的时间窗口短,最多五个月,甚至都不到。他一路上撵着各路军将的屁股跑,还是为了给他们施加压力。

六月二十四日,他抵达了敖东城,此时符存审已围困上京八天,陆陆续续有些消息传回来。

使者入城招降,渤海国主大諲撰犹豫不决,并未明确表态。但在看到官员们多欲投降之后,不知道触动了哪根神经,又不愿降了,并且派天门军抓捕了数名官员,抄家灭族。

可怜这些渤海大族,本来都挺有势力的,但困守上京城中,再大的力量也没法调动,被天门军的武夫们拿捏得死死的。

以威胜军为主的东路军攻克丰州。或许因为耽误了太长时间,兼且伤亡不小,安东府兵入城后大肆屠戮百姓。虽然很快被制止,但恶劣影响已经造成了,同时这也让人进一步认识到了府兵的局限性。

银鞍直比威胜军先一步入中京,三战三捷,不过战果都不大,前后俘斩两千余人罢了。要想拿下显德府,还得等邵承节的主力过来。

二十五日,休整了一晚的邵树德在敖东城外打猎,顺便接见了一批渤海降官降将。

人数有点多,大概有五六十的样子,官最大的是西京留守张定保。

他已经被任命为正八品上的太仆寺典牧令,比起在渤海国的地位,自然不能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断崖式下跌,但终究有了出身,也不错了。

“张卿与大武艺时期的张文休是什么关系?”邵树德一边调试着弓弦,一边问道。

开元二十年,因唐廷不愿杀投奔而来的渤海国王大武艺之弟大门艺,同时资助渤海北部不服管的黑水靺鞨,“干涉内政”,渤海国遂水陆两路进兵,伐唐。

其中水路便由张文休统率,他出其不意地在登州登陆,杀刺史韦俊,直到唐廷调集军队过来,方才撤走。

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跨海登陆突袭,牵制了唐廷的一部分精力。张文休之名,甚至呈送到了玄宗案头。

“正是先祖。”张定保的腰弯得很低,回道。

“玄宗不能令张文休低头,朕却得卿来降,甚好。”邵树德说道:“不知渤海世族,可还有人愿降?”

“陛下会如何安排渤海土族?”张定保问了一句。

“到中原花花世界过日子不好吗?”邵树德问道。

“陛下慎重……”张定保刚说半句,便接触到了邵树德严厉的目光,顿时不敢说下去了。

“张卿想什么呢?”邵树德展颜一笑,道:“前唐攻灭高句丽时,李世民怎么做的?”

张定保面色惨白。

怎么做的?普通老百姓或许不用迁移,但“上户”可都被尽数安置到了淮南。三百年下来,淮南的高句丽人安在?一个个都已变成汉人了。

“不要幻想。”邵树德斥道:“朕出动十余万人马,不除恶务尽,可能走吗?渤海土族乖乖迁走,朕还能让他们体面点,若不听话,朕就帮他们体面。话撂在这里,达不到目的,朕今年就在渤海过冬。”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张定保自知没有任何幸理了,于是不再相劝。

“再告诉张卿一件事。大諲撰方寸已乱,在上京城内大肆屠戮忠良,连东平王大澍贤、宰相乌炤度都为其所杀,公卿士族入狱者更不知凡几。”邵树德说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张卿只需稍稍打探一下,便可知上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