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藩属

寅时一刻。

天际还是一片黑蒙蒙。

在和尚晨课的诵经声中,精神抖擞的六个人骑马离开了观音寺。

而此刻。

善男信女们的第一柱香,还没有点上!

按裴大人的认知,五天的路程咬咬牙的话,只需要休息两三次,就能一口气跑完。

哪知这一路几乎没有平坦的官道,都需要翻山越岭,速度根本上不去,但累却是更累了。

再看晏三合主仆。

那个不是人的李大侠就不说了,晏神婆明明身子不舒服,爬起山来却是箭步如飞。

也不是人!

武僧领头的叫智通,很体贴的从怀里掏出一本手抄的《金刚经》,“大人累的话,读读金刚经,就能消疲解乏。”

还金刚经?

你给老子吃金刚丸都没用。

裴笑翻了个白眼,继续拄着拐杖爬山。

他的马还是黄芪在牵着。

李不言头一个爬到山顶,喊道:“智通师傅,这样的山还有几座?”

智通,“李姑娘,翻过七座这样的山头,就到东兴县了。”

裴笑腿一软,差点没滚下山去。

七座?

外祖母哎,你这是打算要你宝贝外孙的小命哎!

晏三合扭头看看裴笑,再看看天色,“不言,你先下山,找个能落脚的地方。”

“好。”

李不言三下两下便跑不见了影子。

谢知非目光闪了闪,爬到晏三合身边,“累不累,要不要这会就休息?”

“山下过夜安全。”

晏三合侧过脸看他,轻描淡写道:“我没事。”

因为失血的原因,她的脸惨白惨白,额头鼻尖都是密密的汗。

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只觉得堵得慌。

谢家两位小姐来葵水只管卧床休息,房里几个丫鬟贴心侍候,小厨房这个汤,那个羹日日换着花样。

老祖宗说了,女儿家要娇养,这样养出来的小姐才千娇万贵。

谢知非默不作声的往前走了两步,定定地站在晏三合前面。

下山是快,但也容易打滑,他挡在她前面……

晏三合看了他片刻,什么都没有说,轻轻地吁出口气。

两个时辰下山,正好天色大黑。

休整一夜后继续赶路……

翻到最后一个山头时,连李不言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而裴大人则瘫倒在黄芪的身上,像条死鱼一样,只有进气的份,没有出气的份。

也难怪外祖母十六岁进京后,就再也没回过娘家。

这鬼地方,怎么回啊!

黄芪趁人不注意,偷偷在主子耳边说:“爷,一会下山我背你。”

裴笑偷偷看了眼晏三合:“滚,爷不要面子的!”

晏三合其实是在咬牙死撑。

来葵水连续五天翻山越岭,这滋味谁试谁知道,可她不习惯嚷嚷,嚷嚷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什么大户人家的庶出……

什么门第不输给季府……

就冲自己这份吃苦耐劳的劲儿,出身就不会高。

智能和尚见一个个要么脸色惨白,要么奄奄一息,为了振奋人心,他爬到最高处,指着山下,朗声道:

“大人,三爷,快来看啊,东兴县就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

大人已入土半截,三爷还有气喘,只是喘得跟头牛一样。

他挣扎着站起来,一抬头,发现晏三合已经站到了智能的边上。

智能一看是她,赶紧让出位置。

这几天他算是瞧出来了,六人中最沉默寡言的晏姑娘,其实才是说一不二的老大。

晏三合举目远眺。

一条延绵千里的河流将广袤的天地劈成两瓣,即便离得那么远,她依稀能感觉到那河流的宽广和湍急。

“智能师傅,那条河就是北仓河?”

“是的。”

智能手往更远处指了指。

“北仓河的另一头,就是大齐国的老街,姑娘你看两边的房舍都不太一样。”

“大齐国?”

晏三合脸上浮出一点惊色。

这一路赶得急,她竟忘了谢道之曾经说过,大齐国与郑氏一族被灭有关。

“那么,北仓河就相当于是边境线?”她问。

“也算不上边境线,朝廷在此设了布政使司,可直接上书给皇上。”

温热的气息落下来,晏三合扭头,发现谢知非就站在她身侧。

大概是胡茬长出来的原因,他的脸色看上去比平常要沧桑一些。

晏三合弯了下眼睛,“如今是,那也就意味着曾经不是,能具体说说吗?”

“感兴趣?”他学着她的样子,也弯了下眼。

学我干什么?

晏三合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半步,“感兴趣!”

“其实大齐国自秦朝开始,至汉唐便一直是咱们华夏的领土,五代十国后几经战乱,便脱离了华夏的统治,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