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3章 曾经年少(第3/5页)

看完合同,徐露虽然觉得南易办事一点不爽利,可还是痛快的就站在马路上分别在两份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天仙拿回合同,确认没问题,把其中一份给徐露,然后,两人一起走进米兰国际的办公室。

南易和亓英两人在彩电塔上聊了蛮久,亓英给南易讲述一些奉天这里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诡楼的鬼故事,说是住在里面的人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睡在另一个房间甚至是别人家里,晚上楼道里有女人哭泣,在大馆谁谁来举办过演唱会,6903厂俱乐部改成了夜总会等等。

亓英说的热火朝天,南易听得津津有味。

彩电塔上呆够了,两人下到地面,南易在路边的小店买了瓶金铎汽水,解了解渴,亓英就在边上看着,感叹南易的年轻,明明是同届,两人的年龄却差上许多,自己儿子也没比南易小几岁。

南易喝着汽水,一边打量小店的货架和柜台上陈列的商品,在货架上可以看到克拉古斯的精制盐水肠,还有几款火腿肠,春都、金锣、郑荣、双汇。

说到火腿肠,春都算是鼻祖,其他几个牌子都是摸着它过河,说白了就是看它干起来了,才一个个跟风上的生产线。

范师傅一早就定下主打方便面和火腿肠的计划,方便面是南易有意拖着,火腿肠没动起来是逼于无奈,火腿肠的原材料“猪肉”根本搞不定,没法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

听着有点可笑,垦殖集团鸡公氹养殖基地旗下有自己的粤省猪大将养猪场,养殖规模达到了10万头,但是,猪大将被纳入了粤省的“保供”体系,出栏的肉猪有一头算一头,都被省内各市的肉联厂拉走,留下几十头百来头容易,要再多不行,得紧着老百姓吃肉。

鸡公氹养殖基地旗下还有个中原猪崽繁殖中心,养殖规模更大,这两年连连扩张,现在每年可以向生猪养殖户供应上百万头猪崽。

这数量听着不少,但其实一点都不多。

繁殖中心的销售压力很大,不是愁猪崽卖不出去,而是愁不够卖,别说供应中原全省,就是繁殖中心所在的天中市都无法做到百分百供应。

这么说吧,繁殖中心收到的天中市预订单想要完成还需两年时间,两年后或许能走出天中,但是哪天能走出中原就不好说了,扩张不但需要时间,也需要饲料支持。

垦殖集团有一家子公司叫肯特山,就是生产饲料的,这家公司在五川白贡,而五川是养猪第一大省,肯特山的吃不停饲料和猪博士添加剂在五川养殖户中的口碑很好,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绝大部分在五川省内消化,少部分发往东北。

为何供不应求,还有多余的往外面卖?

其实不是卖,是换。

猪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而玉米的主产地就在东北,想要玉米,行啊,拿饲料添加剂来换。

猪大将养殖规模10万头,一年出栏两批就是20万头,一头猪从猪崽到出栏需要吃掉850斤左右的饲料,即年消耗约等于8.5万吨玉米;猪崽繁殖中心的养殖规模100万,一年可输出四批,一头猪崽需要吃掉50斤左右的饲料,即年消耗约等于10万吨玉米,两者相加,共计18.5万吨。

18.5万吨,对全国玉米年产量达到九千多万吨的总数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

但是,九千多万吨之中,有超过一千万吨需要用于出口,然而这两年国家大力扶持生猪养殖,剩下的八千万吨,不仅要用于战略储备、人吃马嚼,还得紧着农民的生猪养殖所需。

今年的农村不说家家户户养猪,起码六七成还是有的,全国的生猪养殖数量大约有3.79亿头,若是全部生猪都吃玉米,共计需要1.6亿吨,那就会有差不多8000万吨的缺口。

当然,实际上大部分农户只会养一两头猪,而且也不会主喂饲料,通常是早上多熬一点粥,然后用粥拌米糠,再辅以当地的猪草进行投食。

所以,理论上的玉米缺口其实并不存在,但玉米供应紧张这是事实。

目前的现状就是肯特山可以收购到的玉米非常有限,生产的饲料和添加剂根本不用想着走出五川,也是在工厂周边就能消化掉,兄弟单位自然就顾不上。

天中的猪崽繁殖中心的猪崽吃不到“吃不停”,只能在中原地区想办法收购玉米,然后自主生产猪饲料喂自家的猪崽,扩张的速度受限于能收购的玉米数量。

猪崽繁殖中心的猪崽出不了中原,粤省猪大将想要猪崽只能自己想办法,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鸡公氹养殖基地用掌握的技术自己培育一部分,然后从外面的农民手里收购一部分,就这样,一年勉勉强强能凑出20万只猪崽,猪饲料就更别提,为了不让猪饿着,真是想尽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