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谜底(第3/4页)

“除此之外,模范营的操练,历来辛苦,这数月的操练,既可打熬身体,强健体魄,同时,也断绝了那些糖分过多的糕点,久而久之,太子殿下不但因此而清瘦,反而更强健了体魄,这便是一举两得。”

朱棣听到这里,才算是彻底地明白了。

他眼带关切,又细细地看着朱高炽:“吾儿觉得身体如何了?”

“父皇,好的很。”朱高炽高兴地道:“儿臣活了大半辈子,从未似今日这样精力充沛。”

朱棣更是大喜,道:“怪朕,都怪朕,哈哈……只怪朕糊涂,只觉得这肥胖乃是天生的,一旦觉得你肥胖太过,便只一味节食,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若无张卿,只怕现在你我父子二人,都还蒙在鼓里,依旧病急乱投医呢。张卿真是人才,他咋什么都懂呢?”

张安世保持微笑,此时配上一脸神秘莫测之色。

朱棣转而看向亦失哈:“尚膳监的宦官,统统给朕抽十鞭子,至于那些御厨……当月的月俸一个不给,该革除的,一律革除,立即发遣出宫去。”

亦失哈欲言又止:“陛下……”

宫中医官和御厨的世袭问题,其实也有它的好处。

毕竟是负责宫中的医药和饮食,事关重大,若是但凡有什么人稍有什么歹念,那这宫中贵人的性命,可都拿着在其手里了。

因而,对于亦失哈而言,宫中的医药和饮食,首先要解决的,恰恰是安全的问题。

而世袭之人,往往人员稳固,都是知根知底的,且都通晓宫中的规矩。

可以说,他们除了不一定会做菜和治病之外,其他的条件都堪称完美。

当然……如果医术高超和做得一手好菜的话,那就更好了。

见亦失哈欲言又止。

张安世自是明白亦失哈的烦恼,他笑了起来,道:“陛下,臣有一策。”

朱棣抬眸看向他道:“说来朕听听。”

人都是要吃饭,也是会生病的,所以关于御厨和医馆,并不是一件小事。

张安世道:“御厨的水平低劣,这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臣倒以为,想要解决,也不是没有办法,只需在外设一学堂,教御厨的子弟们入学堂读书,学习烹饪之法,优秀者供应宫中,低劣者者让其自谋生路即可,想要成厨子,先要毕业。而想要入宫做御厨,除了毕业之外,还需经过尚膳监的考核。如此一来,即便他们的菜肴未必能够做到色香味俱全的地步,却也绝不至难以下咽了。”

“何况使其子弟们入学,也是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的父兄,又都在宫中当差,子弟们呢,又在宫外学习烹饪之道,也足以值得信任。”

朱棣眼眸微微一张,他顿时明白了张安世的意思。

他脸上看不出喜怒,指了指张安世道:“你这家伙,但凡是出主意,都是要建学堂,锦衣卫要建学堂,文法吏要建学堂,而今连这做厨子,竟也要建学堂。”

张安世却认真地道:“陛下,天下的技艺,数都数不清,可想要传承,就必须得通过学堂来教授。诚如这四书五经一样,若无学堂,没有人好为人师,而今怎有今日儒学的盛况呢?在臣看来,孔圣人最教人钦佩之处,就在于这传承之道,这才使我中国之礼,生生不息,儒学是如此,百家之学也是如此。”

一旁的胡广和夏原吉二人听罢,都差一点要呕血三升。

好消息是,张安世似乎也很倾慕孔圣人,这小子似乎也没有外间所言的离经叛道这样夸张。

坏消息是……他娘的这厮竟拿孔圣人来做模版,拿教授厨子做菜来比喻孔圣人的有教无类,并且援引孔圣人弟子三千的典故。

朱棣闻言,此时倒是笑了起来,道:“此言颇有道理!好,就如此。那么……学堂的事,就交给张卿,尚膳监的事,交给亦失哈。此事,由你们二人来办。”

亦失哈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他认为这是张安世顾全了宫中太监们的脸面,心里对张安世有着感激,面上忙不迭地答应。

朱棣此时心花怒放,饶有兴趣地看着朱高炽,越看越是喜爱。

这太子文治更胜他这个做爹的,而如今却又补齐了短板,得以身体得到了强健,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这样的人克继大统,才教人放心。

朱棣圣心大悦,对太子更看重了几分,于是道:“此番在营中,吾儿有何心得?”

想了想,朱高炽很认真地道:“儿臣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朱棣没想到朱高炽会是这样的回答。

他原以为,朱高炽可能会抱怨,或者……会随口夸几句。

可大开眼界四字,实在教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朱棣便道:“说来朕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