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加恩(第2/4页)

说罢,他已举步往外走,预备上值了。

妇人跟在后头送他出门,一面道:“郡王殿下自有他的本领,不是我们小民可以操心的。”

周虎只点点头:“可心里还是担心。哎,不和你说啦。”

说罢,便启程至府衙。

府衙这边,周虎还未进值房,便听里头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有人大呼:“有恩旨,有恩旨。”

周虎听到恩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茫然,因为此前邸报里,并没有这样的端倪。

等他进了自己所在的同知厅,才见这里的同僚,一个个喜气洋洋,沸腾起来。

有人拉着周虎,激动地道:“恩旨来了,芜湖郡王殿下得了恩旨,加封海政部尚书。咱们的府尹,领太子太师,同知授太子少师,各县县令,也加侍讲与修撰职,所有文吏,追加一等,俸禄各升一级!除此之外,于府县之中,设海政衙门,设立官吏。”

海政部……这是闻所未闻的东西。

不过作为一等吏,周虎却是大抵能从‘部’和‘尚书’的字眼之中,嗅到一丝不同的味道。

而至于加衔,其实就是让在任官员增加品级用的。

比如府尹,本是正二品,现在加了太子太师,就是从一品。至于各县县令,原本多为六品,可加了修撰和侍讲,就成了从六品或者是正五品。

当然,翰林官的加衔,确实非寻常可比,这对于寻常地方官而言,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做官当做翰林官嘛。

即便是文吏,也都各加一级,这意味着,俸禄和待遇都大大的提升。

当然,若是各府和各县,都增设新的衙门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空缺。

就说像周虎这样的,他乃一等吏,如今加了一级,也就意味着,他算是司吏的级别了,若是能再进一步,甚至可能直接担任县里的教谕、主簿、都尉,或者进入县里下设的某个衙门里,担任主官。

周虎现在这个一等吏的待遇,其实就是按照大明从八品的官职来发放俸禄的,现在则为正八品,接下来……可能就正儿八经,要入七品的门了。

这个惊喜来的太突然,周虎感觉身子都飘飘然起来。

他忍不住道:“海政部,这是什么意思?朝廷为何有此举动。”

他没有询问自己加一级的问题,这虽然值得可喜可贺,回家肯定要好好地喝一杯庆祝一下。

可此时他更关心的,却是芜湖郡王的情况。

他比谁都知道他们和芜湖郡王之间的关系。芜湖郡王是皮,他们就是毛,他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芜湖郡王息息相关。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他是懂的。

“听闻……是主持天下海政的意思,从前朝廷六部,变为七部,现在府尹和各县的县令,都已去了王府,一方面是庆贺,另一方面,也是洽商这府县里下设海政衙门的事。”

有人压低了声音:“海政衙门事关重大,朝廷这一次开了口子,听说掌管着未来水师、海政还有海贸的事宜,现在这海政乃是咱们的头等大事,此番在海政部下设的海政各衙,职责不小,若是不出意外,单单所需抽调的官吏,可能府县里就得有上千人以上,周兄,你资历不小,此番……极有可能要从司吏,直接调任海政衙的从七品佐官了。”

周虎只觉得晕乎乎的,好消息实在太多,一个接一个,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不过听到对方说他可能还有大用,他却表现得极谨慎,忙按捺住心头的那份激动,道:“不敢,无论是本事还是资历,周某实在相差甚远。”

整个府衙里,大家都在忙着公务,可此时,大家却都没什么心思了。

直到有人跑来同知厅,低声道:“府尹与同知,还有照磨,已从郡王府回来了。哎呀,一个个都是红光满面的样子。噢,回了府衙之后,他们又开始开会了,却不知商议什么。”

有人私下揣测:“必是要商议海政衙门的人选,我听吏选司和照磨所的人说,那边已开始着手抽调文吏的功考情况了。”

大家听罢,便越发的心提起来。

周虎心里只乱糟糟的胡思乱想。

他想到此番海政部,必定是海贸大策已确定,朝廷这是将其更为国策来办。

而海政与新政息息相关,也即意味着,新政的根基更为稳固。

至于海政衙……府里肯定需设海政司的,而县里必也有海政所,至于人选,却不知是如何挑选。

他在同知厅里公干,所干的事,和海贸没什么关系,虽然有人说他资历不浅,或有机会,不过细细想来,所挑选的文吏,应该不是在同知厅里。

这般一想,便又苦笑。

他已升了一等,如今是司吏的待遇,又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