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告祭太庙(第3/4页)

于是张安世如实道:“那里可以,臣主要是想做一点海洋贸易。”

朱棣扫了亦失哈一眼,便道:“亦失哈,你记下,待会儿教翰林拟诏。”

亦失哈忙道:“奴婢遵旨。”

张安世刚才还以为朱棣不愿意呢,此时听到朱棣如此爽快,一下子松了口气。

而后,他意识到……新洲终于……要发达了。

大明的对外贸易,是永远不用担心的,哪怕是最贫弱的时候,靠着瓷器和丝绸,都有大量的金银流入。

而现在新洲,也多了一项贸易的神器,凭借着这个,足以确保源源不断的金银,可以流入新洲,有了大量不菲的收入,就不愁没有外来人口流入了。

想要牢牢占据一个地方,无论是军事征服还是文化侵入都有效果,可再大的效果,也抵不上数不清的移民。

至于丢掉大明的市场,张安世倒是无所谓,未来靠着西洋和倭国,还有朝鲜国,甚至将来更远的天下诸国,都足以让新洲暴富。

张安世此时心里乐呵呵的,连忙道:“陛下大恩大德,臣无以为报。”

朱棣摆了摆手,便道:“好了,好了,方才我们说的是什么?”

张安世立即拉回了思绪,道:“鼠疫。”

朱棣这才想起来,心里不禁生出几分愧疚之心。

在这样的灾祸面前,自己怎么就突然跟着张安世一道兴致勃勃地谈起买卖呢?

于是他立即绷起了脸,掩盖住心头的那份尴尬,肃然地道:“这样说来,京城若有鼠疫,也可解决?”

张安世认真地道:“有了福建那边的经验,臣敢担保,可以解决问题,现在最紧要的是,要让这建宁发生的事,广而告之!”

“如此,才可让军民百姓们知道,鼠疫不足为患,等大家的心态都平和,再传授防疫之法,也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朱棣颔首:“此事……”

他看向杨荣等人,眼中带着严厉,道:“卿等可都听明白了吗?”

大臣们立即道:“臣听明白了。”

朱棣便吩咐道:“文渊阁与六部,要在各州县放出告示,还有邸报中,也要大肆报导。自然……这些还是其次……张卿这边也要抓紧……想办法拿出你那些药来。”

朱棣恢复了信心,一扫此前的忧心忡忡,此时又有几分志得意满的模样了:“若是鼠疫当真可平,朕便亲自前去告祭太庙,好教太祖高皇帝知道……”

众人纷纷高呼万岁。

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松弛下来。

连张安世告辞之后,也是走路带风。

杨荣却在后头快步跟上,叫住张安世道:“威国公,是否可以将这解决的方法,拟出一个章程出来?文渊阁和六部这边,也可照着章程来执行。”

张安世好说话地道:“这个好办,我明日清早,便让人送来。”

杨荣微笑,凝视着张安世道:“威国公果然非同凡响啊,此次……威国公若是真能平息鼠疫,便是天大的功劳。”

张安世微微一笑:“区区寸功,不足挂齿。”

杨荣左右张望了一眼,却是点拨道:“陛下要去太庙祭告太祖高皇帝,难道威国公不知什么意思吗?”

“什么意思?”这话还真是将张安世问倒了,张安世一头雾水地看着他道:“难道不是通知太祖高皇帝吗?”

杨荣又笑,一脸别具深意的样子道:“以后你会明白的。”

张安世却是不肯了,可不能够这样的,说一半留一半,想干嘛。

于是道:“杨公,还请赐教吧,你这话说一截,我睡不着。”

杨荣却又笑了笑:“不是我不肯说,实在是……此等事,不能说,妄测帝心,是大忌。威国公还是自己想吧。”

这话说的张安世心里愈发的狐疑起来,心头就更加好奇起来了。

于是他觑见姚广孝恰好在前头走,便告别了杨荣。

他追上了姚广孝,道:“姚公,我想好啦,我要给你烧一个比你还大一圈的舍利出来。”

姚广孝吓了一跳:“威国公,贫僧年纪大了,方外之人,虽然有时对于生死的事,也有几分淡泊,可若是能寿终正寝,多活几年,贫僧……也绝无死念。”

张安世诧异道:“这是什么话,谁让你去死?”

姚广孝道:“你开出这么高的价码,依着你这锱铢必较的性子,这肯定是有危险的事要托付。”

张安世道:“姚公啊姚公,我视你为自己的至亲长辈,你这样想我?”

姚广孝可不吃他这一套,道:“你还是说一说,到底存着什么心思吧。”

张安世便也不多啰嗦了,道:“方才陛下说要告祭太庙,是什么意思?”

姚广孝诧异道:“你竟也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