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臣不密则失身(第3/4页)

听闻鼠疫传至京城,张安世也不禁色变……

很显然……历史上只是在福建传播的鼠疫,出现了偏差,传至京城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商人的往来,比之从前更频繁,这可能加剧了鼠疫的传播。

朱棣看着张安世,眼中明显地显出几分期盼,接着道:“张卿擅长治病,可有解决之道吗?”

张安世为难地道:“臣愚钝,对染鼠疫者,也是无计可施。”

朱棣露出失望之色。

其实他也清楚,若是能治,张安世只怕早就兴冲冲地去治了,又何至于放任福建的情况发生?

想了想,张安世道:“不过臣……倒是想到了一个可能能够防治的方法。”

朱棣眼眸微微张大了一些,诧异道:“你为何不早说?”

“臣只能尽力而为,其实臣也拿不准。”张安世迟疑地道:“臣希望,在建宁府……试一试看。”

如今君臣们也是无计可施,此时有人肯出来做一些尝试,莫说这人是张安世,即便是张三李四,也必定同意。

朱棣道:“需要人手吗?”

张安世摇头:“臣让锦衣卫来负责此事即可。”

“好。”朱棣道:“朕给你一切便利,若是当真有奇效,便是活人无数,是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

朱棣目光炯炯地道:“这件事,你自管去办。”

接着又对众学士和尚书道:“此事……不可轻易传出去,决不可泄露。”

“遵旨。”

……

张安世这时也急了,陛下说了,京城也出现了鼠疫的迹象。

他的一家老小,可都在京城呢!一旦染了鼠疫,一切的努力便白费了。

从前,他是不指望能防治福建的鼠疫的,可是现在……他却终于有了一个办法。

于是连忙让人召了陈礼来。

他深深地看着陈礼,道:“有一件事,需去福建,事关重大,需要肯用命的人。”

陈礼想都没想,就立即道:“让卑下的侄儿去吧,这个小子,还算堪用。”

他的侄子陈道文,上一次立了大功,如今已是千户了。

张安世对陈道文是有印象的,还觉得那家伙办事很不错。

不过他并不是一个丧尽天良的上司,于是很是实在地道:“福建那边的情况,你知道吗?那里染了鼠疫。”

陈礼脸色微微一变,却还是道:“道文这个小子,反正去岁生了一个儿子了,卑下和他的今日,是公爷您给的,只要陈家后继有人,也没什么牵挂的。若是公爷不放心,卑下和陈道文一块儿去。”

见陈礼这般,张安世摇头:“你年岁大了,不要轻易冒险,就让陈道文去吧,放心,我自有办法。”

照例,又是叫陈道文来,坐下一道吃饭,而后说清楚了情况。

陈道文倒是没什么犹豫,应承下来,照着张安世的吩咐,休息了一夜,到了次日,一辆马车驮载着一车货物,他带着点选的十几个校尉,便出发了。

张安世随即下令,开始在栖霞和三县开始加大垃圾的清扫,并且想办法让人填平水洼,同时修书至南直隶各府,教他们也加紧办理。

可就在此时。

一封书信,送到了宁国府。

“恩府……”

吴欢匆匆地将一封书信交到了蹇义的手里。

蹇义抬头看了吴欢一眼,道:“何事?”

“朝中来了一封书信。”

蹇义一脸疑窦,因为吴欢的样子,显得很小心翼翼。

若是寻常的书信,本不必如此。

蹇义点点头,接过了书信,只看了一眼,随即将书信搁下,抬头凝望着吴欢道:“京城要出事了。”

吴欢皱眉忧心道:“出事?”

蹇义道:“鼠疫即将要爆发。”

吴欢倒吸一口凉气,随即就道:“若如此……那可了不得?恩府,我们要早做打算,未雨绸缪啊。”

蹇义摇头道:“不能作打算,陛下严令,不得泄露,这一封书信送来,已经冒了极大的风险了。”

吴欢下意识地道:“却不知是谁……”

话在这里突然断了,他没有继续问下去,似乎觉得问下去不合适,转而道:“既如此,恩府,现在该如何打算?”

蹇义眯着眼:“筹措粮食,才可有备无患。你想办法,再找士绅。”

吴欢不由为难地道:“前些日子,为了安置流民。就求爷爷告奶奶才得了三万石粮,现在……真的挤不出来了。大家都在抱怨,说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蹇义有些愤怒,怒道:“太平府只靠税赋,就得了四五倍之于从前的粮赋。宁国府下设七县,耕地是太平府的一倍以上,却如何三万石粮,还需求告?”

吴欢道:“张安世那是横征暴敛,惹得天怒人怨,可是恩府,此等君子不齿之事,恩府若是为之,必为百姓所不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