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大权在握(第3/4页)

其实这些人都是官油子,且都知道太平府的好坏,关系到了他们的身家性命。

太平府若是蒸蒸日上,他们将来势必水涨船高,可若是太平府出了什么差错,他们不但万劫不复,而且还要遗臭万年。

事实上,他们已经遗臭万年了,士林之中,大家对张安世,可能还只是说一句佞幸之臣。大抵就是汉朝时的卫青待遇,大家承认你张安世确实厉害,不过你不就是靠皇亲国戚起家的吗?

可对于高祥这些人,士林的读书人,可都是个个咬牙切齿的,只恨不得生啖其肉。

毕竟张安世若是异教徒,那么高祥等人就是异端,是读书人中的败类和叛徒。

若真觉得不妥的事,大家也敢于揭出来,何况张安世这个人的性子,你若不是一条心,他肯定把你往死里整,可若是一条心,尽心办事,哪怕再有疑问,哪怕张安世急的拍桌子,却也绝不会报复。

现在大家对于公爷的秉性已经了解得非常通透了。

张安世道:“还有一条,当然,这只是小事,就是对各处集市和商业街进行整肃,当然不是教人去滋扰商家,而是去清理街道。我前些日子,见栖霞的市集污水横流,垃圾满天飞,那里人流确实是大,可不能如此,这事要督办,要做到一尘不染,过一些时日,少尹厅要派人去检查。”

大致地敲定了一些事宜之后,张安世便散会。

众人已将张安世说的事记下,涉及到自己职责的,便立即回本衙去交办,没有涉及到自己职责的,也忙自己手头上的职责。

至于三县工业园司司商的人选。

其实张安世早有腹稿。

到了次日,三个人出现在了张安世的面前。

他们面容憔悴,神色略显疲惫,很是惭愧地朝张安世行了礼。

张安世笑吟吟地道:“怎么样,听说那造纸的作坊,有了一些起色。”

这三人,正是当初被张安世丢去造纸作坊的邝埜、王文略和张有成。

邝埜苦笑道:“说来惭愧,虽有一些小利,可也只是勉强支撑。”

“原因出在哪里?”张安世凝视着他。

邝埜道:“有三个原因,其一是规模,现在市面上,确实对纸张的需求很高,可有的作坊,却已开始增加了规模,这规模增加,使的他们平摊了成本,价格比我们更有优势。”

“你们为何要扩产?”

“当初已经亏本,还是公爷给我们添了窟窿,就怕再扩产,到时若是亏了,对不住公爷。”

张安世微笑道:“我看不只是这个原因,哪怕是没有这件事,让你们真正拿着银子去扩大规模,你们也没有这样的勇气,毕竟……这涉及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所有许多人还是会选择小富即安,只有那等果决或者野心勃勃之人,才肯孤注一掷。”

“公爷所言甚是。”

张安世又道:“还有什么原因?”

“还有就是匠人流动太大,现在用工紧缺,挖匠人的事时有发生。”

张安世道:“除此之外呢?”

“推广不足。”王文略在一旁道:“说来也怪我,我负责出去和人谈买卖,多是一些老主顾,而这些老主顾,甚是奸猾,他们往往会故意约上学生还有其他几个纸坊的人一起去谈买卖,非要将纸坊的价格压到最低不可。”

张安世哈哈一笑道:“看来你们还是不能拉下脸皮来啊!”

三人面露惭色。

张安世道:“明日起,你们不必管纸坊了。”

“这……”三人一愣,有些舍不得。

说实话,好不容易才理顺了纸坊的事想要一雪前耻,经营了一年,多少也有一些感情。

“你们知道,太平府征商税吗?”

邝埜道:“岂有不知!”

张安世道:“你们认为如何?”

“工商的利益如此之大,岂有不征收赋税的道理?”

张安世道:“是啊,工商税,将来……必是我大明的支柱,可我大明……哪里去找既能与商贾们沟通,了解商人习性,可以和他们打交道,理解他们的难处,却又深知他们狡猾本性的人。且这些人,还需刚正不阿,绝不会与之同流合污的人呢。难啊,难啊……”

邝埜三人就是傻子,其实也明白了什么意思。

此时,邝埜好像明白了什么,当初与张安世对着干,可能张安世从一开始,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是钦佩他们的刚正。

所以才安排他们去造纸坊,本质就是让他们三人接触工商,原来……

若是如此,那么这威国公,也就太可怕了。

张安世又笑了笑道:“今年的商税情况,你们理应是知道的,它的比重,将来会越来越大。太平府,就是要给全天下人做一个榜样,这开征商税的先河,自我太平府而始,此后推行天下。将来工商的税赋成了朝廷的支柱,那么朝廷势必要重视工商,这才是教军民百姓们填饱了肚子之后的富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