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堪一击(第4/5页)

尤其是楚王,楚王心里是最清楚的,南方的土人,战斗力并不高,至少比之鞑靼人战斗力低下得多,若是有朝廷的支持,迁藩在外,可能前期会苦几年,可想来很快就可改变境遇,到时说不准还真和宁王一般。

张安世此时笑吟吟的继续道;“若是还有其他的顾虑,其实可以先让宗亲带着军马去,等安顿下来,再迁徙家眷。臣听说,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既舍不得子孙们吃苦,却又害怕子孙们因为养尊处优,而失去了锐志。所以诸王就藩之前,都要让他们去中都凤阳务农,好让诸王知道民间疾苦,又将诸王封往各处边镇,作为我大明的藩屏。”

“现如今,天下的时局已经改变,鞑靼人将来未必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而大明的敌人未来一定是在海上,所以陛下才用心良苦,希望继承太祖高皇帝的遗志,予以诸王重任,借诸王镇守天下各处海镇,以防不测啊。”

朱棣听罢,心里暗喜。

这家伙……连太祖高皇帝都搬出来了,而且这个道理,讲得通。

没错,朕是最听太祖的话的,自然要延续祖宗之法,谁若是不从,那么可就要祭出祖宗之法来严惩了。

朱棣一直微微笑着,只在一旁侧耳倾听的样子。

诸王见这阿鲁台和哈儿兀歹二人,狼狈地跪在地上,面如死灰的样子。

再见陛下意气风发,还有那高台之下的满目疮痍。

好话说尽,威胁也已拉满。

而且前景也已展示了,大家出去,就是去虐菜的,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却见张安世又道:“所有愿意出镇的藩王,陛下念在兄弟之情的份上,一再嘱咐,要让商行给诸王的卫队,提供足够的军械和火药。嗯……就是模范营的武器!”

诸王的目光都在无形中亮了几分。

此时,张安世又再接再厉地道:“陛下还说,商行生产出来,先要优先供应诸王,再之后才供应官军,诸王……海外的藩地……其实也不多,若是迟了,可就占不到好地了,事不宜迟啊。”

众王听罢,心里猛地一紧,大家都不傻,他们立即就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呀,这么多的兄弟,这么多家藩王,这西洋那边,好地方只怕也有限,若是运气好,占一个肥沃或者靠近大明近一些的地方,就再好不过,可若是让其他人捷足先登,到时人家都已就藩了,自己再被赶去海外,可就真没好地方了。

朱棣此时适时地大笑道:“先不提这些,不提这些,今日只是观战,这些事,以后再提。模范营上下,立了大功,来人,每人赐银百两,教人取酒肉,好好犒劳模范营,这酒……得用上好的宫廷御酿。”

姿态摆好,说罢,朱棣就再没有说什么,便兴冲冲地摆驾回宫。

他倒是走了,却是丢下了诸王,还有那哈儿兀歹以及阿鲁台,都有些不知所措。

诸王这时候才刚刚起心动念,心里大抵是在想,陛下你方才还不是说移藩的事吗,你倒是继续说啊,咱们看看能不能再谈谈。

而哈儿兀歹和阿鲁台,却已是万念俱灰,又不知将来如何被大明朝廷处置。

皇帝似乎对他们都没有兴趣。

此时,周王和楚王却已想凑到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却是乐滋滋地道:“诸位殿下,鄙人还有一些事,再会,再会。”

说着,脚下一动,一溜烟的也跑了。

谈?

你越是这个时候和他们谈,他们反而会多想。

可一旦你不打算理他们了,他们反而有些慌了。

果然,很快张安世的府邸,便门庭若市。

先是周王来。

周王先和张安世宾主尽欢地谈了一下医学,突然话锋一转:“威国公,本王知道你对海外最是了解的,依你之见,这海外,去哪里最好?”

张安世面上泰然自若,可心里正偷笑呢,显然……周王这是想给自己找个好地方了。

想了想,张安世便道:“若是去天竺最好,那里的土地最是肥沃,不过嘛……那地方有些远了,现在去……只怕补给还跟不上,若是我……”

张安世倒也没有敷衍他,说着,张安世让人给取来了舆图,开始一本正经地指指点点,给他细细地说起各处地方的好处。

周王朱橚听得极认真,最后倒是看中了苏门答腊的位置,满意地点头道:“此地很是不错……嗯……多谢,多谢。”

顿了顿,周王似是想到了什么,随即道:“本王听说威国公在那南州,也有一处藩地,是吗?”

张安世立即道:“哎,不瞒周王殿下,那地方,乃不毛之地,实在是鸡肋,你可看到郑公公的奏报吗?”

周王朱橚便同情地看着张安世道:“本王还听说,这是威国公自己索要的。威国公啊,你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本王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