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大喜(第2/5页)

朱棣终于有了反应,大骂道:“你他娘的咋又活了?”

张安世看着陛下瞪大的眼睛,硬着头皮道:“可能阎王不收吧。”

朱棣怒气冲冲的样子。

张安世立即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棣瞪着他道:“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张安世道:“是关于纪纲谋反。”

此言一出。

果然……

朱棣双目迸发出了冷色。

他幽幽地看着张安世,霎时间,浑身杀气腾腾。

“有人证物证?”

张安世自是有备而来,从袖里取出一沓供状,边道:“人证物证俱在,罪证十分详实,事情十分严重。”

事情当然很严重。

这可是锦衣卫指挥使。

这几年,为皇帝做了这么多的脏活,知道这么多的秘密,掌握着数万的锦衣卫亲军,甚至连宫中的大汉将军,都是他的下属。

这样的事,朱棣怎么可能不重视?

当然,朱棣之所以决定放弃纪纲,只是因为纪纲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变得难以驾驭了。

但是……朱棣不能想象的,却是纪纲敢谋反。

所以当张安世说出谋反二字的时候,这问题的性质,却又变了。

朱棣沉着脸,接过了供状。

这些供状,是不能给别人看的,只有朱棣一人翻阅。

这是涉及到亲军的案子,而且里头的秘密实在太多,甚至可能波及到皇家。

朱棣低头……

看到纪纲居然用宦官来服侍他自己。

甚至……家中还私藏违禁之物。

勾结盗匪。

对良善的富户灭门破家。

他耐着性子,一件件地细细翻阅。

还有搜索锦衣卫上下人等的罪证,秘而不宣,借以要挟锦衣卫和大臣的隐私。

朱棣越看,眼里越是冒火。

这里头哪一条,罪过都不小。

朱棣脑海里的纪纲,已经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了。

从前的时候,纪纲对他可谓是俯首帖耳,卑微得像一条蛆虫。

纪纲表现得那样的卑微,以至于连朱棣都认为,这个人虽有野心,但是这种野心,远远小于对他的恐惧。

所以他认为,这个人,绝不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胡来。

可终究,朱棣还是大意了,他过于高估了自己,这纪纲,何止是胡来?

甚至……

看到一份关于假传圣旨,得官盐数百万斤的供状时,朱棣人都麻了。

盐铁专卖。

大明的税赋,除了粮税之外,最大的来源就是盐税,因此,所有的盐商,都需要盐引,否则就以贩卖私盐论处。

这每一斤盐,就是银子。

可是……纪纲随随便便地拿一张锦衣卫的驾贴,就可伪造这是朱棣的口谕。

往盐场搬盐,数百万斤啊,数百万斤是什么概念?

这都是钱,是真金白银啊!

更可怕的是,其实还不只是如此。

可怕之处就在于,如此堂而皇之,这里头要经过许多的程序。

譬如办事的锦衣卫中层官员,譬如负责押运的官校,譬如分销的商户,又如盐场的人员,还有……户部……这么多盐,盐场一定要上报户部。

至于地方上的官吏也要协助,盐运使……还有布政使……这些人……难道看不出一丁点蹊跷吗?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道,皇帝不可能直接下达数百十万斤盐的口谕。

可偏偏,从上到下,这锦衣卫内内外外的所有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

没有一个人奏报。

也无一人质疑。

这证明什么?

证明锦衣卫内部,甚至是半个户部,还有地方上的布政使,盐铁使,地方的知府、知县,都在装傻。

每一个人都视而不见。

可怕的更是……纪纲一早料到,没有人敢多嘴,没有人质疑,甚至一点都不担心,有人胆敢奏报。可见这纪纲对自己自信到什么地步。

而这自信,又从何而来的呢?

为何能如此的有恃无恐?

他将自己当皇帝了吗?

朱棣深吸一口气,他觉得有些眩晕。

一份份供状,都是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以至于朱棣冒出一个疑问,这纪纲……怎么就敢这样?

抬头,朱棣凝视着张安世道:“这些……千真万确吗?”

张安世道:“陛下,都是他的亲信心腹们的供状,上头有签字画押,而且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这些人……其实有不少,都参与了纪纲的事。也就是说……他们自爆这些,其实已经做好了被株连的准备。陛下,有谁会冒着自己跟着一起掉脑袋的风险,去揭发纪纲呢?”

顿了一下,张安世又道:“除此之外,这供状之中,彼此的证词都可以交叉印证,而且……时间、地点,牵涉到的人物极多,就算是一个两个人栽赃,可只要顺着供状,去捉拿其他涉事之人,还有这么多的苦主……难道……这些人也会作假,就说假传圣旨的盐场一案,牵涉到交接的人,至少有数百上千人,还有那盐场肯定也有账簿,所以……臣觉得,这骗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