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斩杀殆尽(第3/5页)

朱棣颔首,随即道:“那么此后,再过两年,在翰林院和都察院若是没有纰漏的话,便可廷推为各部侍郎,是吗?”

“这也要看是否有空缺。”蹇义对于部务了如指掌,便道:“自然,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少的。”

朱棣却又道:“吏部功考,可否公允?”

蹇义连忙正色道:“陛下,功考和京察,乃吏部的职责,关系国本,臣与部中上下,从不敢懈怠。”

朱棣道:“这里头还说,刘文君为官清廉,乃正人君子。”

蹇义道:“应该不会出错。”

朱棣点头,道:“蹇卿家此言,算是为朕解惑了。”

说罢,朱棣的目光落在这殿中的三个身上。道:“解卿家、胡卿家、杨卿家,卿三人对刘文君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有些奇怪,可是联系到陛下昨日特意要刘文君的功考簿子,解缙觉得这刘文君可能真要一飞冲天了,否则陛下怎么会如此详细地询问?

于是解缙道:“刘文君官声极佳,臣听闻他的许多事迹,此番售卖西洋宝货又立了功劳,堪为百官典范。”

胡广道:“臣附议。”

到了杨荣这儿时,杨荣道:“臣对刘文君所知不多,不敢贸然进言。”

此言一出,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好像一下子掉了一颗老鼠屎。

解缙心中大恨,这杨荣故意要拆他台吗?

除了解缙,百官纷纷看向杨荣,心里都在嘀咕,杨公这是何意?

莫非文渊阁中,已滋生了嫌隙?

朱棣凝视了杨荣一眼,却道:“其他卿家以为呢?”

刘文君紧张地低着头,等待着什么。

便听众人纷纷道:“陛下,刘主事克己奉公,为人称道。”

刘文君心里松了口气,不禁有几分得意。

可就在此时,却听一个声音道:“以我之见,却是未必。”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怔,随即循着声音瞧去。

却是张安世!

那刘文君本是心情紧张,想知道谁在给自己穿小鞋,可一看张安世,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个家伙,素来声名狼藉,他来骂老夫,反显得老夫清正!

朱棣看向张安世道:“噢?”

张安世道:“大家都夸刘文君,却都说他只是什么君子,陛下……难道朝廷的大臣,只要做君子就好了吗?如此说来,臣家里有许多奴仆,他们都恪尽职守,为人忠厚,这不老实的,早被臣打出去了,这样说来,是不是臣的奴仆,也都是君子,都可以做好官,有什么古大臣之风?”

这话一出,许多人顿时色变。

张安世也不是傻瓜,见了陛下的样子,已知道陛下动了真怒。

都这个时候了,还等什么?

于是张安世道:“用道德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这其实也没什么不对,可问题在于……这道德的好坏,是没有办法进行评价的,就说殿中诸公,凭什么就可以品评别人?”

“所以依臣之见,品评大臣的优劣,应该看他立了什么功,有过什么过失,而不是总君子来君子去的套路,要说起君子,臣身边的人,都夸赞臣是君子,可又有什么用?”

百官:“……”

说实话,张安世突然冒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病。

大家夸奖刘文君,与你何干?你自己凑上来干啥?

解缙脸色阴沉,却憋着没有发作。

可到了这个份上,刘文君却不得不站出来了:“安南侯似乎对臣有成见?”

“当然有成见。”张安世理直气壮地道:“我对所谓的君子都有成见。”

刘文君急了,便朝朱棣拜下,叩首道:“陛下……臣……臣……受此侮辱……张安世大庭广众之下,侮辱大臣……有失臣仪,臣恳请陛下……”

“你想恳请朕治张安世的罪,是吗?”朱棣直直地看着他,却是淡淡地道。

刘文君还未开口。

朱棣道:“好啊……那就治罪吧。”

他话音落下。

突然之间……

殿外竟传出了嘈杂的声音。

百官面面相觑。

此时,有人大呼:“饶命,饶命啊……”

朱棣高高坐在殿上,不为所动。

就在百官惊疑之间。

却见一人当殿押了进来。

此人一身布衣,头戴纶巾,看着像个读书人。

百官们更是惊疑不定。

却在这时,刘文君突然大呼:“儿……儿啊……”

来人……竟是刘文君的长子刘亨。

刘亨挣扎着,发出哀嚎:“爹……爹……有人围了咱们家……围了咱们家……爹……救我……救我啊……”

到了这个时候,渐渐开始有人知道怎么回事了。

当下,便有人道:“陛下……这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