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加官进爵(第4/6页)

“太子殿下殚精竭虑,一直处置的极妥当。”

朱棣道:“你不必为他说话,到时闹出事来,教你如何收场。”

亦失哈便忙拜下,道:“其实……其实……确实争议不小,现如今,举人们议论纷纷,外头都是流言,南北的举人……不少都……都有非议,奴婢担心,等榜一放,怕又要出事。”

朱棣颔首:“静观其变吧。”

朱棣倒是此时想看看朱高炽的应变能力,能否果断。

亦失哈干笑道:“听闻,国子学正义堂的监生也报考了。”

“那个……那个……”

“对,正是那顾成之孙。”

朱棣听罢,大笑:“哈哈……这他娘的……也成吗?”

“是可以的,监生本就与举人功名相当,只是正义堂……从未有人参加过考试罢了。”

朱棣又笑:“倒是其志可嘉。”

见皇帝乐了,亦失哈也跟着乐。

……

顾兴祖所作的文章,其实已经越来越难了。

尤其是各种眼花缭乱的截题,几乎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学习是痛苦的。

可是当一个人……学习到了废寝忘食,甚至是麻木的地步。

顾兴祖已经开始渐渐尝到了一些甜头了。

所谓苦尽甘来,便是这个道理。

当一个人将八股的各种做题法熟谙于心,又将四书五经,还有朱熹的集注,背的滚瓜烂熟。

还每日作着各种的截题,顾兴祖居然开始滋生出了某些奇怪的爽感。

“痛快,痛快,我又写完了一篇,哈哈……”顾兴祖发狂大笑。

以至于守着他的张軏,眼睛有点直。

“这一题,还是有些容易了,不过我这文章,破的还差一点火候,以至于承题的时候……有些难以为继,这样容易的题,我竟还无法随心所欲……”

他自责。

可随即又抖擞精神道:“我再做一篇吧,将两篇对照一下,看看哪一篇好。”

张軏忍不住摸摸他的脑袋,看看他有没有什么问题。

顾兴祖却不理会张軏,继续挥毫泼墨。

几个月的封闭训练,最重要的是让顾兴祖完全抛开了外界的干扰。

这几个月很长很长,以至于顾兴祖都忘掉了外头的世界,在他现在的小世界里,只剩下了读书,做文章。

在经历过痛苦煎熬之后,现在的他,对于这些枯燥和煎熬已经滋生了免疫力。

人嘛,总是擅长于苦中作乐。

紧接着,朝廷开始放出了恩科的榜文,科举的日期也已选定。

这是无数聚集于京城的举人们普天同庆的日子,三年之期,到了。

可这对顾兴祖而言,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他依旧还在作文章,偶尔挨揍。

到了距离会试最后一日的时候,张安世居然心善起来,放了顾兴祖一日的假。

顾兴祖回了家。

而此时,顾成怜爱地看着自己的孙子,心疼地抱了又抱之后,道:“读书一定很辛苦吧,孙儿啊,今日阿爷带你去玩玩,你想玩什么?”

顾兴祖却是摇摇头道:“我还有一道题没破,此题太难,我不想玩,不破此题,我睡不着。”

顾成顿时身躯一震,他感觉自己已经有些不认得这个孙儿了。

“那……那你想吃啥?”

“吃什么都可以……”顾兴祖随口道。

说着,他便一溜烟地回到自己在家里的书斋,开始苦思冥想。

题目太难了,难到了杨士奇都觉得自己眼睛会瞎的地步。

因为科举根本不可能出这样的题,所以杨士奇觉得是在做无用功。

可顾兴祖却依旧心心念念。

他已经习惯了做题。

甚至感受到了做题的乐趣。

这一道题,号称是三截题。

也就是说,是从四书五经里摘抄出来的三个词,组合起来。

就好像后世的作文一样,一般的作文是我的爸爸。

可如果题目变成‘爸爸飞机吃席’呢?

可怕的是,这样的题,你还要符合科举所需的宗旨,你得将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写出一篇满纸仁义道德的文章。

并且要求八百字内,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

杨士奇一度怀疑,张安世是个变态,只是暂时没找到证据。

可顾兴祖……现在却依旧在苦思冥想。

顾成不敢去打扰顾兴祖。

只是这镇守贵族,上马管兵,下马驭民的一员勋臣,此时却蹲在了书斋外的台阶上。

夜深了,看着书斋里的灯火通明。

他忍不住唏嘘感慨,那张安世实在啊,俺孙儿交给他,当真放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孙儿……好像有点刻苦得过头了。

子夜时分,蹲在外头的顾成开始犯困打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