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级市场首秀

处理完积压的事务,六月份的第一个工作日,也就差不多这样过去。

快要下班的时候,许渐青又跑到办公室来晃悠了一圈,其目的性不言而喻。

指定是从王若雨那里打听到些什么,不过顾君浩没理他。

君实自营盘暂时没有加仓的计划,甚至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加仓的计划。

至于减仓的7.6亿元,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顾君浩自有用处。

那就是实体投资。

而税率,证券以及基金公司的税率可是指令性的检查项目,这一点上顾君浩可不敢跟明星那样玩花样,每一笔都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上缴的。

实现盈利之后的君实资本,上缴的无论是个税还是企业税,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为此,去年还被当地税务部门的表扬;今年,随着盈利的增加,缴税必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对于重生者而言,过于在金融市场上追求利润,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不必要每次的抄底都参与。

把金融市场收割过来的利润,投资到实体行业当中,这才是目前生活的真谛。

时间滚滚,除了那些前世出名的巨无霸企业,哪怕遇到挫折都会依旧沿着他的轨迹前行,就如同大盘蓝筹股受资金推动一样。

这些,都是众多资金合力的结果,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出现而受到干扰。

但是,对于一些小的项目来说,那不确定性的因素就会大了很多。

可能因为顾君浩的出现,某位重要的投资人被挤出局,项目最终的走向就会变得那么不确定了。

这种不确定性,让生活多了一丝变数,也更加富有挑战性。

……

“一会儿跟我出去一趟。”

六月中旬的某一天,顾君浩刚到公司便对李欣愉道。

“啊?又出差?才休息了几天啊。”李欣愉有些愕然的道。

“不算出差,就在我们区,半个小时的路程。”

“哦,干什么的?”李欣愉有些好奇的问道,之前老板并没有说今天会出去一趟,看来是临时起意。

“先看看资料吧,路上我们边走边说。”

经过几轮的筛选,顾君浩终于确定了君实资本想要投资的第一家企业:甬城星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名字取得高大上,实际上是一家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等压铸产口以及配套模具研发以及生产跟销售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北仓号称压铸模之乡,这样的公司没有100家,也有80家,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除了其公司目前资金需求之外,其从事的产品品类比较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标准。

对于实体的投资方向,顾君浩定义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之上,照着这个方向梭哈,总能成功几家。

加之,这个产业链也是大量招工的一个产业,对于就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先前,顾君浩就通过交际圈在北仓当地放出话了,只要符合要求的企业,有投资需求,君实资本都会尽量支持,并且跟之前个人投资一样,不寻求控股。

这样的表态,自然吸引了不少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

并不是所有老板都对于股权严守不让,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跟银行打交道。

虽然央行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但至今很多中小型企业融资依旧是一大难题。

比起把钱借给这些每天跟铁件,机器打交道的企业主,银行更喜欢把钱借给房地产企业甚至是个人房货都要优先一些。

见是君实资本的第一笔一级市场投资,李欣愉也重视起来,拿起文件就跟着顾君浩出门了。

在车上,李欣愉一一浏览着文件内容,最近一段时间人,她也补习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起码,现在跟她说模具是什么,具体的制作流程是怎样,李欣愉能够准确的说出。

在看到报价之后,李欣愉有些吃惊的道:“霍,估计1.5亿?一家几十人的公司?他还真敢要,当我们冤大头吗?”

“这个可以谈的,你先别管报价,认真看看他的一些财务数据。”顾君浩笑着道。

这份报价应该只是一个试探,看看自己这边是不是真的想要投资。

毕竟一位在二级市场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突然放话要投资实体,并且是不受市场待见的真正实体,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噱头。

更何况,没有哪家企业主希望低价出售手里的股份,能够卖高点,自己是好的。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星源技术位于北仓郊区的一个工业区之内,毗邻迎州区,这片工业区处于新开发阶段。

目前还处于待开放状态,看起来比荒凉,到处都是工地,配套设施也不太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