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冷漠

蔡维庸受元澈之邀在前, 陆昭处自然也就无暇顾及。不过他也明白,魏国本身权力架构比较复杂,他们身为使团来此, 各方对于他们的态度,或有亲近疏远之别, 但本质上还是希望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来达成谈判优势。

时间已经接近子时, 蔡维庸还是坚持在房间内等候,与剩下两人互通消息。

陈念川与张懿行至议事的别室内,蔡维庸与两人的神色都有些拘禁。三人稍作寒暄后, 便互相凝视着,沉默地揣度着彼此的神色。

此时, 倒是最年轻的张懿先开口道:“魏国皇后颇有世家风范,席间与我等谈论南国诸多风流人物, 山川名胜,临行前又赠我等礼物。”说完, 张懿便把陆昭赏给自己的冰雪笺拿了出来,躬身奉给蔡维庸, “将军今日虽未莅临, 皇后也有所赠,命我代为转送。”

张懿在三人之中的地位是最低的,这样的名品自然也不敢擅专。

蔡维庸望着色泽光亮金彩绚丽的纸笺, 也知道自己并无此雅好,对方的赠送对象未必是自己,应该是张懿对自己的示好。

因此蔡维庸也缓和了气氛, 微笑地托起张懿双臂:“皇后看重张郞, 亲昵赏识,这是张郞之幸, 也是楚国之幸。皇后既然即将执掌洛阳大行台,张郞也可借此机会,向皇后言明通商之利。楚国缺乏战马兵甲,若能得解此困,张郞便是谋国之功啊。”

张懿忙道不敢。

蔡维庸引陈、张二人落座,又开口道:“今日某与魏国皇帝见面,也算能坦诚相言。公主已身在魏乡,时日过长也是不妥。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后,陆氏虽得皇帝宠爱,但手铸金人仰赖天成,其未必就能稳居后位。公

主得以嫁于魏国皇帝,若陆氏手铸金人失败,那公主自可以拾级而上,对国家也是多有裨益。这也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

陈念川笑容含蓄地点着头,颇有看破不说破的味道。楚国公主和世子是嫡亲的兄妹,有了这一层关系,世子日后接位掌权也更加顺利。而魏国也可以通过楚国,稀释陆家及其他世家在朝堂中的话语权,从而在执政上占据主动。

可是若陆氏手铸金人失败,那也就不能执掌洛阳行台,势力也会一落千丈。若如此,朝廷另派的协商人选必然以皇帝的意志为主。如果魏国皇帝再接纳了楚国公主,即便条件上有什么偏向,那也是由蔡维庸一派的人来主导,自己占不到半分便宜。

显然,蔡维庸并不会站在陈念川的位子上有所考虑,继续道:“若陆氏失势,洛阳大行台或许还会有动荡,这几日,陈君还是不要与陆氏交往过深,以免陷入魏国内部之争啊。”

张懿也意识到有这方面风险,但他还是希望蔡维庸能够着眼到商贸部分,毕竟如果魏国能够提供马匹、甲具,也是能够即刻落袋的实惠。政治上的优势他不是不在意,只是这些优势通常见效缓慢。而且他觉得若楚国自己尚不够强大,那么政治劣势就是天然而成,不会因楚国公主的出嫁有太大改变。

因此在本没有插嘴资格的情况下,张懿开口道:“可是若洛阳不建立行台,那么两国商贸部分也会有所拖延……”

蔡维庸忽然打断道:“张郞。陆氏之所以让陈君前往洛阳大行台,不过是为了在楚国进驻盘查官吏。如此丧权辱国之举,我等怎能同意!”

他说完,意识到自己情绪过于激动,便深吸一口气,缓和了语气,“两国求和,并非求辱。如今大势,魏国已一统北方,若以大王之女,却求不得魏国一妃妾之位,这让天下何以目视于我等,何以尊崇于大王?我知张郞受陆氏爱重,只是陆氏其人胸藏荆棘,心怀虎狼,身居高位而曲身待下,实则以曲情惑人。还望张郞仔细辨别,心存明镜。”

“呵,商贾身贱,我亦有自知之明,无论魏楚,俱是如此。”张懿的面容露出了浓浓的自嘲,同时也在讽刺着襄阳本地世家、甚至于整个国家对商人群体的不厚道。

眼见气氛又变得紧张,陈念川赶忙笑着打圆场:“蔡将军并无此意,郎君何必妄自菲薄。”

说完,陈念川又对蔡维庸道,“张郞才华横溢,倒也年轻气盛。如此厌声,本应出自我这老雀之口啊。其实将军所虑,我们在路上也略有思得,陆氏如此区别对待,不过是分化我等。不过此次赴宴,我与张郞也不是全无所获。陆氏答应愿意私赠楚国军马甲具数百不等,以示诚意。只是这些军备,陆氏也不愿意流入蜀国,因此也要求在渡口能够派驻吏员,用以监管。”

“私赠?”蔡维庸有些惊诧。他倒是不怀疑陆氏的能力,毕竟陆家经营西北多年,四五百匹战马、盔甲还是拿得出手的。或许这些东西对于魏国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楚国的提升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