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布置

陆昭自元澈办公居所而出, 行至廊下,便接到急报,王泽已确认被斩于金城境内, 其颅首现已被凉王带回金城,尸身却留在了战场上。

“别去动尸身, 把人都撤回来。”陆昭的命令简单而直接, 凉王仅仅带回颅首回到金城,想必有一番政治目的,但是尸身却留在战场上, 摆明了是要来恶心自己。一旦自己这一方擅自把尸身带回,那么将会代替凉王承受来自汉中王氏的第一波怒火。

“少主放心, 吴副都尉一直只在金城边境外,是找人扮作樵夫探明了尸身的情况, 倒也没有动。”

“王泽那里还有活着的人没有?”陆昭低声问道。

来者出自车骑将军府,乃是陆昭的亲信, 看了看四周,低声言道:“尚有十几人, 如今在吴副都尉手底下看管起来了, 但凭少主处置。”

陆昭长舒一口气,她对兄长麾下将领了解不多,但是觉得这个小小的副都尉处理事情十分得当, 因点了点头:“那便好。让他领人,赶紧先去崇信县避一避。王氏的追责不是这几个人可以受得住的,就算是以命相抵, 王氏只怕也未必善罢甘休。暂先解职吧, 我稍后去书一封,关陇世族不乏有八校尉出身的, 打点一下,转去关内。”

这些人皆在自家兄长任下,又是为自己做事,汉中王氏自己作孽,她可不会为了推卸责任拿这些人的命去抵偿。

报信人闻言十分感动。至少,这位陆中书对待他们这些属下,是极有担当的。

出了这件事,陆家自当是被最先怀疑的对象。边境多少双眼睛,陆家参与其中肯定早晚都要被汉中王氏知晓。不管最后王氏的结局如何,这些沾染了脏血的兵卒们最难善终,或被推上前去替属长承受罪衍,或许贬抑一生而不得用。

陆昭从怀中取出一枚钥匙。彭通等人给她送了一笔豪礼,连存放的地方都替她买下来了。“我有一个院落,就在崇信县城内。领他们住下,从礼单上列明的财货中,挑选几样上好的另并十万贯送至崇信县令处。令他务必领兵据守崇信县,封锁城门,无殿下或是我的手令,不得开门。”持节还是有这一点好处,这种调令即下即达,也完全合法。

“给吴副都尉的部下每人十金的安置费,吴副都尉二十金,等八校尉处定信了,再将他们送下陇山。”陆昭将钥匙往那人手里一放,“你也从里面自取二十金,这几日要辛苦了。”

那人忙道不敢。

陆昭又吩咐道:“送那些人回崇信县路过华亭的时候,顺便拜访一下邓钧将军,王泽余部先交到他那里看管,再让他务必守住安定和行台之间的陇道。各个驿站若遇到王叡,能拦多久拦多久。待回到安定,让大兄派人马协防,驻守崇信,人倒不必多,但仪仗、声势都要大。速去吧。”

待吩咐完毕,陆昭便火速叫上彭耽书,准备前往衙署审理略阳城刘庄和王泽手下械斗一事。必须要把这件案子对汉中王氏的恶劣影响发挥到最大。事情到了这个层面,陆家、太子和汉中王氏肯定不会直接兵戎相见,这件事说到底,对于她而言人命的麻烦并不大,借由人命而发挥,向各方索要利益才是世家大族们解决此类事件的关键点。

说得更直接点,就算是阴平侯横死在自己的刀下,双方在台面上,也不会提什么偿命不偿命的事情。她陆昭死不死根本不重要,但陆中书滚不滚,滚走之后位子给谁,这才重要。

必须把略阳的案子定性,这样才会大大减少汉中王氏索要时身后的筹码。

陆昭离开,绀青色的衣袂在树影下簌簌而动,回廊之下,自脚底而生的蜿蜒步道,在人影下化为纯然黑暗,如同蹈海于万仞之深。

片刻之后,元澈那里也得到了几乎同样的消息,他笑了笑,而后吩咐道:“调天水郡中部兵马速速南下,封锁厉城、漾水和木门关。也不必打旗号,汉中那边若有人问起来,就说是奉中书之命。”

王氏虽郡望汉中,但全家所居乃是位于阴平城的开国阴平侯府。府中得到王泽死讯已是傍晚,此时府内空旷,王氏煊赫,族人大半多有任职,且在各方俱有布置。阴平侯本人驻守在武都郡南的阳平关,长子王济现为益州大铨选在武都郡郡治下辨城,而其余儿孙或守马鸣阁等战略要地,或在家乡汉中操持产业。

当使者将消息传来的时候,阴平侯的三子王润恰巧从桥头谷领守备轮休而回,闻此消息,心中却是一震,忙遣了一名使者将消息带至阳平关请父亲决断。

王泽去略阳行台争取事权一事,他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闹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太子那边自然脱不了干系,而任中书令的陆昭,他也不觉得能够置身事外,从利益上看,她甚至很可能是整个事件的主谋。王润随后又问了天水郡等情况,当他听到与武都郡接壤的天水郡南中书已调兵镇守时,不免有些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