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众议

夏木成帷, 青荷如盖,杏园内近数百名侍女已将宴席布置妥当,然而参加宴席的人现在却并不在此处。彭通之女彭耽书于数日前抵达长安, 暂住于靖国公府内。虽已点为女史,但彭耽书也如陆昭一样, 先着章服入宫。只是彭耽书入职未奉皇帝诏, 因此只需要拜见保太后一人。

此时,以陆昭为首,连同八名女尚书, 十四名女史分列保太后两侧,庞满儿领彭耽书入殿, 由内司李真如先行训导,随后保太后又嘱咐了几句话, 官面上就算是过了。

保太后手下女史,多为关陇世族女儿担任, 其中便有京兆韦氏、河东柳氏与武功苏氏等诸多世族。陇西虽偏西,但先前也与关中旧族多有联姻, 也算是自己人。保太后愿任用陆氏, 本意还是淡化新贵与旧族之间的矛盾,并且属意于陇上,以获取在西面的屏障。有着对保太后战略上的确定, 陆昭便敢于把彭耽书安排进女史高位。

保太后稍后不随众人宴饮,以其尊位,无需为一名女史太过捧场。该给的面子给到之后, 保太后也不过在殿内看着女孩子们攀谈。关陇各家相互亲近, 不过多久便已聊开,反倒是陆昭等非关陇世族出身的人, 在其间显得寡言少语起来。

陆昭立于一旁,右手不缀一饰,虚执团扇,仿佛遗世独立。新裁纨素鲜洁如雪,当她轻容浅笑,便如有微风摇动,又因她指间常年存染的一丝墨香,更觉色丽班姬,光润洛川。

保太后看着她,悄悄对身边的李真如道:“我爱犹甚,何况元洸。”

自永宁殿出,众人相继换去章服,改着夏衫时服,随后聚于杏园。宴席本由陆昭主理,但事前陆昭仍坚持与韦氏、柳氏两名女尚书一同安排。其实彭耽书之所以可以顺利立于长乐宫,不过是保太后与关陇世族愿意抬举。以贺氏为核心的关陇世族体量依旧庞大,先前她已为彭耽书发声,此时若还要在宴席上独占风头,难免会惹人猜忌怨望。

反正在此之前,她与彭耽书已有过书信来往,在其住在府内这段时日,也完成了许多必要的沟通。既然实利已尽落入觳中,事情最终由哪一方推动完成,在她与彭氏的政治互惠间,反而并不重要。

杏园内,众人三两落座,随后换衣较为晚的彭耽书在一名女史的搀扶下匆匆赶来。彭耽书虽常游于金城贵女宴席,但如今长乐宫内,上至女尚书,下至中才人,保太后麾下无一不是关陇精英,其中有不少人,家里甚至是当年直接参与易储之变运作的。此时她已手心渥汗,神情紧张,见陆昭等人起身迎接,方欲上前见礼,却被身边的女史庞满儿一把按住。庞满儿淡淡道;“娘子但请稍安,陆侍中欲助娘子名噪关陇。”

“解求贤之渴,当作晴虹垂饮。望三王之后,如见初日出云。” 在彭耽书行礼之前,陆昭率先行礼引言,“清风动竹,故人来邈,集英相聚,此生当无憾也。”

此时此刻,众星捧月,彭书耽唇角翕动,她明白陆昭已决意要给予自己那满杯满盏的分润。自今日起,她的家族将不再流于次等门户,她父亲的南凉州刺史一职,也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世家的清谈词锋,彭耽书并不陌生,此时亦定下心神,淡然上前,恭敬施礼道:“深壑高垒之地,边陲旧壤之家,得闻长安漱玉清音,幸览金谷芳草兰蕙。此番愿做寒鸦,萦枝于日影之下。甘为鹿麋,食萍于御苑之中。”

韦氏含笑将彭书耽搀扶起,柳氏亦莞尔道:“巨鲵归于沧海,青鸾栖之高梧,今日是矣。”

因韦氏与柳氏先前与陆昭皆有所会晤,因此对于彭耽书也格外捧场,但其余人等并不能知。况且陇西彭氏也是新出门户,对关中影响并不大,也不过是托了彭通南凉州刺史的职,才得以入眼罢了。此时席间不免有人交头接耳,谈论陇西彭氏是何家底。然而众人的疑虑终抵不过陆昭等三人成虎,在称赞与攀谈中,彭氏祖辈曾任的诸多官职与京中故旧被逐渐忆起,最后甚至连彭越这样的汉朝异姓王都被攀扯进来了。

杏园草木荫蔚,襟河带水,宴席便设于水边的馆阁处,另有歌姬抚丝弄柱,清音绕梁,各色裙衫或鲜妍,或淡雅,三两一簇,远观近看,皆是盛景。

彭耽书作为客人而居于贵席,陆昭则稍退其后,时人尊北抑南,她家本就以安定方镇才得以北人之望,此时也没有必要凑上前去,有碍关陇贵女们的观瞻。彭耽书说到底最后还是在自己的手下任事,能将其捧高,南人的地位自然而然也就有所上升,倒不必在意这种席位上的细节。

席间偶有几人上前与彭耽书交谈,但并不太多,另有几人家中尊长仍居刺史或九卿之位的,走上前来也不过点头而示。这与在保太后处所呈现的场面有着巨大落差,说到底,这些人之前的热情,不过是给保太后撑面子,但落在私下里,利益才是驱动各方的核心。以彭氏在关中的人望,显然不足以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还需要慢慢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