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谋皮

义正严辞的拒绝让宴席上突然寂静无声。魏帝亲自请人征辟, 这一个拒绝便是拂了天大的面子。

陆振听罢转头便对陆昭呵斥道:“孽障,不过封了个虚爵,抬举你几分, 你反倒得意了!”说完又对敕使道,“小女无状, 多有冒犯, 她曾落难在外,如今回家未久,想必心中颇有起伏, 故言行不当。请敕使大人回避,待某行过家法, 再将她交予今上发落。”

然而敕使对于这个结果虽然有些意外,但心理仍有所准备, 只对陆振道:“老国公何必如此。如今县主是国公独女,自然有尽孝膝下之念。左右决定也不急于一时, 县主刚刚回家,惊魂未定, 还要悉心调养为好。陛下那边, 我自会替国公陈情。”说完,敕使也极其熟练地接过了靖国公府奉上的一袋金珠。

敕使走后,两匹马被陆振分别分与了陆归和陆冲。时至陆冲回到房间, 跟随在身边的侍从常亮忽然道:“国公如今很是喜爱公子呢。”

陆冲不置可否道:“父母偏袒幼子,人之常情罢了。”

陆冲还记得,当年在吴国时, 大哥总是挨骂最多的那个。众星捧月者, 便是陆衍,庭中玉树, 绮年歧秀,夸耀一时。而陆昭则因其迥异的性格与同样迥异的才华,被父亲等人与大家隔绝开来。如果说母亲对于任何人都十分严厉,那么父亲似乎对陆昭有着更为极端的苛刻。

后来大哥陆归常年戍边,朝中的重担也有许多放在了陆衍这一边,他也无法再做歧秀了。思至此处,陆冲倒比往日多了一些感慨,对于陆衍的死,背负最多的大概就是陆昭了吧。父亲对于二人的态度大相径庭,甚至在陆衍死后,那份中兴家族的责任与权力,与那份对幼子的思念与偏爱,亦要悉数换做责备与苛刻让另一个人全权承担。

曾经,陆冲觉得能承担这份责任,当是任何一个陆家儿女都会感到无比自豪的事情。那毕竟是一度只属于陆衍的殊荣。可是现在,他也迟疑了。

他的父亲常说,陆衍的死对于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我之不幸,汝曹之幸。对于汝曹而言,那真的是一种幸运么?

敕使离开,陆振到底也没有动用家法,父女俩人于小园中漫步,之后便转至湖心亭处。

由于陆归在安定的威慑,以及绣衣属为讨好太子而有目的性的消极怠工,那些安插在府里的人对于父女二人单独谈话并不插手。

“方才你拒绝敕使,想必有你自己的考量,这点为父还是放心的。”对于女儿的手段与天生的政治敏锐性,陆振如今已经完完全全给予了肯定,“现在唯一难以处理的,应该是你兄长的安定方面。”

虽然女儿有着不俗的政治眼光,但是对于维系地方,从军事上打造一个强力藩镇,女儿还是缺乏历练。陆振也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扶女儿走一程,抬一抬。

陆振继续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安定与太子所掌的陇西、天水二郡虽然可以吸纳大量的人口,但如果没有粮草的储备,很难维持,必须要从其他地方调粮。虽然保太后有意引你加入关陇世族一派,但对于关陇世家而言,征粮也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想必不会坐成此事。陈留王氏那里,你是作何考虑的?”

陆昭道:“陈留王氏如今王谧已出任安定,为其政绩考量,王氏必然会出粮草。但如今安定民心未安,提供粮草必会获得巨大的人望。若这些好处都落入王氏之手,我家岂非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于兄长日后做大方镇,也是极为不利。”

“如今倒是可以先从江东抽调部分粮草,虽然不及王氏的先到,但后续用粮草的地方很多,提前备下也有好处。另外,女儿想以军功授田来平衡王氏在安定的影响。”

陆振略微沉吟,以揣度探寻的目光看了看眼前的女儿。授田制由秦所创,由汉承接,此法自井田制改良,又加入改变税制作为调和,但最重要的一环则是皇帝拥有土地权,可以随意赠予、罚没。而这两朝,在君权上实力可谓强悍。这也是授田法可以实施的原因。

但如今的皇帝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其实前朝对于这种情形也有过策略,魏晋多设军屯,将百姓划分军籍。军户的子孙世代为国征战,闲时耕种。将战后流民与散军强行编入军籍,这种手法地方官员可以获得大量的政绩,而对于朝廷也可以直接将地方人口掌握在手中。这是双赢的局面,总之,要比这些民众全进了世家口袋里强。

不过显然,陆昭也不想让这些人全进了朝廷的口袋。

陆昭道:“兄长这些年来一路在凉州打拼,虽然麾下也有吴国旧将,但是大多还是凉州本地人与羌胡。如今大批民众涌入安定,当务之急还是要给予这些人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安定人心,才能彻底吸纳这部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