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天子渡里谋算多,苏回下山持金毫(第2/5页)

那几个大人,确实有些要回去写信,不过也有人,不需要写信。

王天良,乃是闻香教安插在天子渡的头面人物。

北方八大教门之中,八卦教和闻香教,早些年都传闻说会炼丹,用这类手段聚拢钱财。

不过在九宫道人执掌八卦教之后,弟子众多,编练成护法军队,就很少提什么灵丹妙药的事情了。

毕竟已经掌握了武力,没有必要再用一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骗术,就算八卦教内部真有了什么炼丹的好方子,多半也留着自己享用了,哪还有流出来的道理。

但是闻香教不同,闻香教在创始之时,就据说是一位樵夫在山中砍柴的时候,遇到一只受伤的白狐,一时心善,为白狐处理伤势,于是白狐断尾相赠。

狐尾之中,有诸多灵方妙术,能制成三十六种上品神香,七十二种中品宝香,一百零八种凡间妙香,善能祛病除垢,温养性情,启迪智慧,驱邪驱鬼,各有好处,言说不尽。

他们的教派迅速崛起,短短十几年,已经流动分布数省之地,就是靠各地富豪乡绅,尤其是那些年纪尚幼的富家子弟支持,青楼楚馆、才子诗社、甚至官员后宅中,都爱他们香品。

不过那个时候,闻香教的香,仍然只是凡俗香品,略带一些不存好心的药性罢了,术士们研究出来的一些奇香,也不可能大规模制作,所以终究只是民间教派,不入上流。

可到了五十年前,太岁现世,闻香教也得了一份太岁,教中术士颇多,利用太岁,似乎真造出一些奇妙香片、香囊,令当时许多达官显贵都如痴如狂,把闻香教的人奉为神仙。

他们协助当地官兵围剿义军的时候,也是在军中焚香,香气飘荡,氤氤氲氲,不出军帐,军中士卒嗅之,士气大振,浴血忘死,奋不顾身,如虎下山,如狼掠境。

闻香教能够发展到如今,占据黄河以南,豫州古中原之地,他们的制香手段,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王天良率人到了天子渡之后,自然也不忘宣讲他们的香丸好处。

其他各方的人手岂能放任,明里暗里,都压制王天良的作为,而且天子渡的人,见多识广,本来对王天良他们的香片香粉,倒还都有戒心。

可是时日久了,谁家老人孩子没有个急症呢?

王天良终究还是把他们的香品,推到了当地豪绅富商的圈子里去。

天子渡之所以受人注目,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乃是远洋航运的大港口,紫禁城及周边各地的交通要冲,便于屯兵兴兵,也使百业兴旺,钱粮丰盈。

各方势力牵扯,不敢轻举妄动,提兵占领这里,那么天子渡对各方来说,最有用的也就是收税这个作用了。

可是那些小商小贩,平头百姓手里,才能有几个钱?

王天良却靠着他们的香品,让天子渡的豪商们,每月每季心甘情愿的定期上贡,从这里弄走了大批大批的钱帛,可以说是在教里立下汗马功劳。

闻香教如今的教主,也对他大加赞赏,多有赏赐,最近更是委以重任,派来教中的左护法,与他一起谋划大事。

王天良回到自家宅邸之后,就在书房之中会见了左护法。

闻香教的左右护法,乃是教主的左膀右臂,这左护法,如同一个老书生,头戴逍遥巾,胡须花白,身上穿的也很是朴素,一身布袍,洗的褪了色。

只是他喜欢玩玉,手上把玩的那一块玉貔貅,就是一块汉朝古玉,据说是汉朝大臣霍光家的藏品,价值千金,却还只是他随手把玩的小物件之一。

王天良见了他的面之后,把城外雷云的事情一说,又把自己身上那份拓印的画像取出来,铺在书桌之上。

左护法也神色微变,道:“我在密室练功,虽然听到雷声,也不以为意,却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么一副情形。”

“雷火炼金殿,武当山上也有这样的景色,但那只不过是因为一座铜殿立在高山,物性相引,雷雨天气,偶尔遭几道雷火而已。”

“城外那座大殿,引雷火连日连夜,就绝非自然造化,肯定是高人出手铸造,如同我们教中的天香莲花宝座一样。”

闻香教的术士研究香品已久,但真正能把一些超脱凡俗范畴的香品,大规模生产,却还是近两年的事情。

否则的话,闻香教的人在天子渡五十年时间,都已经换了好几任主事的,也不至于直到王天良这一任上,才成功把握住了天子渡这些富商大豪的命脉。

其实这件事情,王天良至今想来,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还记得他来天子渡之前,在教内就主管制香的一些事情,他很清楚,最近两年教里出产香品的这种规模,这种手段,绝不是从前教内术士们能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