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柳叶穿林,风幡动(第2/3页)

何况这白色骨笛,比一般的剑柄还要光滑一些,紫袍道人的手这样脆弱,根本不像是一个高明剑客的手掌。

关洛阳的视线从他破损的右手,再移到这个人脸上的时候,那种违和的感觉更加强烈。

他脸有红晕,嘴唇有些发紫,鼻翼开翕很明显,是心脏血液刺激加速的表现,脸上的肌肉在这种状态下已微微抽搐,偏偏一双眼睛敏锐灵动,游弋在关洛阳身上,寻找可能有的破绽。

这眼睛跟脸,不像是属于同一个人的,这套剑法,也不像是属于他的。

“有意思,这人只是个工具吧。操控他的人,才是我刚才那几招真正的对手……”

……

丛林深深,山丘起伏。

半倚着一座矮山丘修建的广阔府院之中,有一大片没有铺砖的红土坪地,用灰青色大方砖的高墙围起来。

高墙之内的八个方向,分别插着一杆高度三米左右的黄色长幡。

一个仅用棕色布匹缠住胸胯,肤色深褐的女人,手提长剑站在这一片空地之上。

她头上盘了发髻,用多根细长的木质簪子穿插其中,进行固定,乱中有序,簪子的颜色形同枯木,两头尖尖。

其五官深厉,额头饱满,却有伤疤沿额角削下。

那一双紧闭着的眼皮底下,眼珠在微微转动,好像能够透过眼皮看见什么东西,身形略微伏低,呵了一声。

平地卷起的风吹拂长幡,女人脚下弹步向前,一剑急刺,剑身外荡,剑尖一抖,如同凤凰点头,中宫直进。

……

“呵!”

紫袍道人一声冷笑,脚下弹步向前,白色骨笛平刺而去。

关洛阳刀头一挑,从下方挑刺紫袍道人咽喉。

白骨长笛向外一荡,砸偏了刀尖,笛子前端一抖,凄厉的啸声一缓,如同呜咽回环,凤凰点头,直取关洛阳胸膛正中膻中穴。

关洛阳侧身外摆闪避,脚下的步子回还,扫出一个大而饱满的弧线,绕到紫袍道人后方,转身一刀追去。

紫袍道人一刺不中,身形去而复返,上半身往下一压,后腿的膝盖几乎触地,腰部一转,往前刺的骨笛几乎贴地面擦了一下,从地下向上刺。

骨笛前端,刚好刺中了关洛阳劈过来的刀口,是在刀柄前方六寸处,力道最薄弱的一点。

柳叶穿林剑法,回首刺月式!

七八十年前,陈永华收复交趾,百姓南迁,除了滇南一带,也有从两广入交趾的。

交趾、南洋之地,一年四季潮湿温暖,日照极长,虽然蚊虫野兽多,但能吃的植物果实也多,当地人很容易填饱肚子,自然少了一些上进之意。

但在当时中土南迁的百姓看来,这块地方,简直处处都是商机,上有官府的鼓励奖赏,开垦种植,甘蔗瓜果,下有货运水运之便利,自然也吸引了很多富有闯劲的人,到这边来谋生活。

当时迁移的队伍里面,不少领头人物都是拳师,到了交趾之后,也把他们的拳术在这里传承下来,其中就有精通象形拳的少林门人,逐渐推演,开创的螳螂拳一脉。

这种拳法身形灵活,步法扎实,枝摇根固,在南洋这种环境地形里面,就非常合适练出功夫来,但有小成,在河谷丛林之中讨生活的时候,也会大为方便。

所以,虽然这套拳法开创才不到八十年,却已经分出了十几个流派,各地零零总总的武馆拳门,不下五十家,光论眼下这一代,习练过螳螂拳的青壮,只怕也能有上万人。

拳法武艺这种东西,练的人多了,能投入进去的智慧和精力也就更多,积累的经验更足,获得的成果自是更丰硕。

柳叶穿林剑法,就是这些丰硕的成果之中,最最上乘的一套器械手段。

以剑带身,如同柳叶穿林,飘摆不定,曲折如意。

回首刺月的这一招,更是整套柳叶穿林剑法之中最高的成就,一瞬决生死的杀手锏。对身体刚柔并济的要求,对眼力的配合,都到了一种吹毛求疵的程度。

只要哪里差了一星半点,或转身不够迅捷,或找不准对方最薄弱的地方,那这个矮身回望的动作,就等于是把自己送到对面刀口底下找死。

全身的力量集中一点,从下而上的推击,打中的还正是对方兵器最薄弱的一点。

与其说是刺,不如说是顶,是撞。

想想明月挂在天边,离人间有多远?

这一刺,要有刺中月亮的气魄!也就是十成的力道,要刺出十二成的猛烈迅捷来,才算是练出了这一招的神髓。

以关洛阳的臂力,也不禁虎口一麻,整个刀身都“嗡!”然一震,被撞的往上一抬,几乎脱手飞射出去。

而白骨笛则顺势往下一压,紫袍道人身体维持这个高度,长臂平伸,刺向关洛阳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