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3D打印支架(第2/3页)

点击发送,又加上最后一句话。

“宝宝,我马上进实验室,手机不能带,放柜子里了。”

然后毅然决然地,将手机直接扔进了抽屉。

陈以清正襟危坐,耳观鼻鼻观心,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

其实耳朵早就竖起来了,眼睛更是余光轻扫,将薛珅这一套动作全都看在眼里。

他心中不住偷笑,暗自感叹着“年轻人的爱情啊,就是这么你侬我侬,黏黏糊糊”,脸上表情却依然维持着波澜不惊的平静。

薛珅拿起杯子,猛灌了一大杯冷茶,抬头一看屏幕,顿时跳了起来。

“模拟结果出来了。”

陈以清一听,立刻看了过来。

屏幕前,两颗毛发浓密的脑袋紧紧凑在一起,久久无声。

良久,陈以清重重点头,发出一声惊叹。

“果然,包含更大孔径的生物支架中,神经细胞的生长更迅速。”

“尽管两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和化学成分相同,但在孔隙形状规则的支架中发现有更多的再生神经浸润。”

“后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细胞浸润,基因传递,神经电信号传输,以及组织修复。”

薛珅哈哈一笑,兴奋地搓起手来。

“老子想得没错,接下来,咱们实验室走起!”

“等等,基本结构是有了,但是你怎么制造呢?”陈以清不解地问道。

“当然是生物3D打印啊。怎么你不知道吗?”

陈以清摇摇头:“听说过,但那是大型3D打印,什么建筑打印,还有各种模型之类的。怎么微型结构也能3D打印吗?”

“那当然,传统生物组织3D打印的方法,确实不能很好地构建复杂的3D微结构,所以我打造了一台新机器,研究出一种新的微尺度连续投影打印方法。”

“哇,这么牛?”陈以清听着这一长串高大上的名词,露出了不明觉厉的表情,同时又隐隐有种兴奋感。

“走,带你去好好见识一下。”

薛珅拍着胸脯,将一脸雀跃的陈以清领进了实验室。

“这就是微米级的3D打印机,能够打印物体的特征小到1.5微米,仅有红细胞的五分之一大小。”

“比商业的3D打印机小上数倍,却保留了商业打印机的高打印速度,比其他适合微细加工的先进高分辨率3D打印方法快100倍以上。”

薛珅指着操作台上一台造型奇特的机器,口若悬河地介绍了起来。

这是一台看起来异常简单的金属设备,结构一目了然,尺寸比陈以清想象中要小上许多,看起来更像一个四四方方的金属置物架。

四根一米高的粗管竖着放在一张金属板上,管子分为四层,上下两端分别放置着一个大塑料箱,上面的刷成了土黄色,下面的则刷上一层灰漆,两种颜色将箱子清楚地区分开来。

底部的箱子上连接着几个粗大的管子,刷上各种荧光绿色,也不知道是干嘛用的。

第二层则放着一个黑色的管子,通过红色的电线跟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在一起。

陈以清呆呆地看着面前这台简单到有些粗陋的设备,一时说不出话来。

脑海中一些高大上的科技泡沫瞬间粉碎得干干净净。

要不是薛珅振振有词,他都以为是实习生拿实验室废弃的材料来练手,才打造出这么一台奇葩的机器。

实在是有些过于离谱了。

粗制滥造都不足以形容这台设备,也就比垃圾干净一些,属于卖废品都卖不出去的那种。

他站在机器前,脸色变幻不定,心中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薛珅却压根没注意到,直接在设备上刷刷一通操作,已经自顾自地将机器开动了起来。

不一会,机器发出一阵轰鸣,并嗡嗡地叫了起来,给陈以清带来了更深刻的粗制滥造印象。

而薛珅则是来到机器面前,跟他肩并肩站在一起,激动地讲解着工作流程。

“它以数字光处理引擎为基础,同时采用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用来增强镜头等光学设备的图像差异。”

“开发它主要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亚微米制造需求,纳米实验室本来就有一些定制亚微米零件的快速成型需求,要求零件不受几何或者有机形状的限制。”

“于是,就只能自己研发这样一台机器了。”

“当然,也不全是我的功劳,王大力也出了不少力。”

“他研究那个什么手术机器人,快要大功告成了,也应用了一些光学方面的技术在这上面。”

“我这里有现成的胶原蛋白水凝胶,刚才又做了建模,材料有了,图纸也有了,就先打印个模型看看。”

陈以清愣愣地听着,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然,现在里面肯定是没有神经干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