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活人再也不会被尿憋死(第2/3页)

“你这种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心态,还是很吸引人的。”

这话听得诸骏顿时眼前一亮:“太对了,你说的这些技术,什么纳米药丸,人造膀胱,都是三清带来的改变,以后他们肯定也能研发新技术,改善我的病情,让我的瘫痪生活没那么难受。”

吴主任连连点头:“说得很好,这人嘛,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也是,谁知道过几年有没有新技术研发出来,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比如那个现在很热门的脑机接口技术,据说国外已经可以让猴子通过意识来打游戏了,国内肯定也会跟进,等到了临床阶段,肯定对瘫痪患者有莫大的好处。”

“到时候,没准你只要戴上一个脑控设备,就能做到很多事情。只需要一个意念,就能在电脑和手机上打字和游戏,驱动着轮椅行动自如,甚至出门游玩。”

脑机接口技术,解放四肢,这是诸骏未曾想到的未来。

听着吴主任的话,脑海中想象着,自己戴上头盔,坐在轮椅上,靠着意念,四处行走,遍览祖国风光,完成多年来的心愿。

他顿时鼻头一酸,一股热泪涌了下来。

“吴主任,要是真有那一天,我就算死也瞑目了。”

……

接下来的日子,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1个月后,移植人造膀胱。

半个月后,新膀胱和原本萎缩的膀胱严丝合缝地长到了一起。

毕竟是年轻人,身体再生能力都比较强,血管和神经生长得非常好。

随后,他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

膀胱反射弧重建手术非常复杂,医生需要同时在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拥有神经外科专家的动手能力,才能将手术做下来。

因为这个手术需要打开脊髓腔,从一大把神经纤维中挑出一根做手术,尤其还要在靠脊髓神经根处进行神经移位吻合,离神经靶器官比较远,不但手术难度高,病人恢复起来也很不容易。

主刀医生需要用手术放大镜行神经显微吻合手术,缝合技术要求非常精细,才能达到手术预期。

如果是泌尿外科医生,根本不懂神经,不知道怎么在骨头里挑出需要的神经。

而单纯的神经外科医生也不懂泌尿,不知道哪根神经是管膀胱的,也不知道病人术前膀胱的情况如何。

一般来说,需要泌尿外科医生和神外医生组成一个团队,才能联合动手。

幸好这种手术思路虽然前沿,但并非独一无二,国内也有一些医院的医生在进行这方面课题的研究。

海市的侯医生从事显微外科几十年,专注膀胱重建手术,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被邀请过来做手术。

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原本的手术思路进行了优化。

采用硬膜外吻合脊神经前后根重建排尿反射弧,不仅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同时减少打开硬脊膜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实现了脊神经前后根的精准吻合,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使得病人更容易恢复。

当诸骏从麻药中苏醒时,吴主任已经等在了床前。

他笑眯眯地看着诸骏,说道:“你的手术非常成功,不但膀胱功能得以重建,肠道功能应该也会得到改善。”

“因为手术使用的体神经纤维,再生后会作用于盆神经节。盆神经节除控制膀胱外,同样可以控制直肠,所以理论上能同时改善大小便。”

“你应该很快就能拔掉导尿管,告别跟随9年之久的尿袋子了。”

诸骏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千言万语在心中一时无法言说。

只能哽咽着说一声“谢谢”。

“接下来一段时间非常关键,你需要努力练习,形成有规律的排尿。”

“你现在还无法感觉到尿意,要每天定时排尿,到点以后,让家属叩击跟腱,也就是脚后跟这个位置,我给你用笔圈出来了。”

“力度可能还要摸索一下,因为皮肤对按压的反应传递到膀胱,有一个过程,等你们习惯了就好。”

“每日的术后情况要详细记下来,提供给我们做为随访记录,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总之,衷心祝愿你早日抛弃尿袋,根治尿失禁。”

吴主任详细地讲解了术后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细节,便离开了。

留下沉浸在喜悦中的一家三口。

过了一会,诸铭走过来,抬起弟弟的右脚,小心翼翼地摸着脚后跟,一脸的好奇。

“小骏,你说这真有那么神奇吗?”

诸妈妈也走过来,摸了摸儿子的腹部,说道:“哎,肚子有点鼓,是不是要尿尿了。”

诸骏术后到醒来,也有几个小时了,确实到了该排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