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谁都想做那只风口上的猪(第2/4页)

威廉姆斯淡淡一笑,并没有回复。

等到下午的发布会结束,新闻传到海外,这些人自然会知道他的真正想法。

反正他已经是华夏人了,只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就好,这些人能不能理解,都与他无关。

下午,卫康带着威廉姆斯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台下站满了闻讯而来,扛着长枪短炮的各大媒体。

无论是国内的官媒,昆市和海市的电台,还是鹰联社,路透社等境外媒体巨头。

全都到齐了,等待着采访新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威廉姆斯这几天拒接任何陌生人电话,所以他们在三清园蹲了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这次能公开进行采访,自然都很兴奋,一个个准备了不少问题。

卫康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大家好,介绍一下,坐在我身边的就是威廉姆斯,他现在是三清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此前在HIV基因药剂的研发中,他对重组基因病毒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好了,接下来请他发言。”

威廉姆斯还是第一次开记者发布会,他向来是呆在实验室里,很少有这种大场面的经历,心里不禁有些紧张。

不过他很快调解了过来,强装镇定地开口道。

“嗨,大家好,你们可以叫我大威,这样会比较亲切。”

“首先我要谢谢三清提供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平台,才能让我有现在的成就,至于和平奖,我真的很意外,也很惊喜,所以在这里我要表示深深的感谢。”

“接下来,我将在三清继续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最近我找到了一种能吞噬多种塑料的细菌,正在研发一种可以降解塑料的超级酶,进展非常顺利,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有新的成果,并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从而彻底解决全球白色污染问题。”

“目前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大胆地问。”

台下媒体瞬间震惊了。

这个威廉姆斯是真的厉害啊,刚得了和平奖,立马又有了新的发现,而且很快就要出成果了。

真是微生物学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鹰联社和路透社的媒体更是惊喜交加,这样牛逼的人才竟然是鹰国人,那可太好了。

如果能够把技术带回鹰国,绝对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们兴奋不已,纷纷举手,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大威你好,请问你是否有考虑过回鹰国发展呢?你这样的人才,哪怕在鹰国也是非常优秀的,肯定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鹰联社的记者迫不及待地发问。

“请问你是怎么研发出基因重组病毒的呢?能否讲解一下其中的诀窍?”路透社的记者更想了解一些技术细节。

“请问你在三清的工作氛围如何?对华夏的生活还满意吗?”

“请问你有在华夏长期发展的打算吗?”

“请问你的家人在鹰国还是华夏呢?有考虑在华夏安居乐业吗?”

“降解塑料的超级酶,一听就非常厉害,能具体说说吗?”

“大威是你的中文名字吗?学习中文对你来说困难吗?”

“会用筷子吗?最喜欢哪种华夏食物?”

这些都是华夏的记者,一个个眼中闪着精光,不放过任何一个热点。

威廉姆斯微笑着一一作答,等到大家问题都问得差不多了。

他终于脸色一板,非常严肃地说道:“各位,在发布会的最后,我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大家。”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卡片,在镜头前晃了晃,说道。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甚至比获得诺奖的那一天还要重要。”

“因为,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华夏绿卡,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正式加入华夏国籍,成为一名华夏人。”

威廉姆斯这番话抛出来,犹如一颗炸弹瞬间炸响。

所有媒体记者都惊呆了,一个个瞠目结舌地看着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

全场一片寂静,针落可闻。

过了几秒钟,所有人都跳了起来。

无数人争相恐后地大声提问,完全忘记了举手这事。

整个会场闹哄哄地,比菜市场还嘈杂。

“安静!有什么问题,一个一个来。”

卫康举起话筒,说了一句话。

很快,媒体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迅速恢复了正常。

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无数个问题在他们嘴边涌动,恨不得立马喷薄而出。

“能说说理由吗?是什么使你如此坚决地放弃了鹰国国籍,选择了华夏呢?”

“华夏也有许多外国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他们往返两岸,生活和工作都不耽误,你为什么没有选择这样一条更缓和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