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这诺奖,不要也罢(第3/3页)

卫康摇摇头,一摆手道:“没事了,你回去做你的实验吧。”

说实在的,他真心佩服老陈,这个时候了,还在想着自己的实验。

刚才听到诺奖没了的消息,只有愤怒,却没有伤心难过,真是太难得了。

他还以为需要好好安慰一下这位得力下属呢。

没想到准备了一肚子安慰的话,一句都没派上用场。

看得出来,对方是真的不在乎,甚至还跟自己开起了玩笑。

这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心扑在科研上,心里只有实验。

虽然陈以清自己不在乎,但他作为老板,可不能不在乎,必须为下属争取应得的荣誉和金钱。

起码也要跟失去的诺奖相当才行。

金钱好办,诺奖给的奖金其实并不多,几百万而已,再多十倍他也给得起。

至于名誉,他会把AD特效药和脑神经再生因子这两款药物的功劳都给陈以清,以弥补对方在学术界的损失。

而有了这样的成果,获得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应该不在话下。

反正老陈会继续留在三清,为国效力,国外的名誉对他来说,其实作用不大了。

从这次诺贝尔委员会的行为来看,开了一个很坏的头,非常败坏口碑,长远来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会慢慢发酵。

当科学界最高奖项不再公平的时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将会急剧下降。

当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得不到诺奖承认的时候。

人们会想,诺奖,不过如此。

这个时候,其他奖项很容易迅速崛起,取而代之。

他之前就有想法,想要成立华夏自己的诺贝尔奖,并在逐步实施。

只是一直以来推进缓慢,学术大佬们响应的态度都不太积极。

这一次的事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国内学术界能从中看出西方学术界的本质,识破他们的真面目,彻底破除以往的幻想,直面激烈竞争的现实。

也许,不久的未来,华夏学术界会独自成圈。

在这样的情形下,卫氏科学奖的成立,迎来了最好的机会。

卫康不断思索着,一个个想法在他心中浮现,慢慢有了雏形。

很快,两人痛失诺奖一事传遍了整个国内学术圈。

果然如他所料,学术圈对此反应很大。

所有人都为他们愤愤不平,觉得诺奖委员会公器私用,实在有失公允。

诺贝尔奖这一奖项,向来是公平和真理的象征,如今,正在失去它表面上的浮华,露出底下赤裸裸的真相。

真相就是,获得诺奖也是有潜规则的。

比如,一直以来就有的诺奖歧视女性的传闻,例子数不胜数。

许多伟大的女科学家,都与同期获奖的男科学家一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都以各种各样看似公正的理由,被排除在外。

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莫里斯三人因为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莫里斯的同事,同样参与DNA发现的女科学家富兰克林,却被排除在外,甚至没有获得提名。

类似的传闻不断涌现,使得诺奖120年不算漫长的历史,一直充满了争议。

大家不禁会想到,像他们这样杰出而伟大的成就,都不能获奖,那自己呢?

这个奖项,起码对于医学界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人们对这个奖项所代表的的荣誉,评价过高了。